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80后职业农民:选择一条鲜有人走的路反而更容易成功
分享至:
 (15)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刘念章 2017-03-23 06:33
摘要:他们把“农民”当成职业,把种地当成创业。他们想做土地上的试验者,而不是被动的依赖者。

天不太冷的时候,孙鹏总是穿一条蓝色牛仔裤,一件黑色短款机车皮衣,穿梭在奉贤区金汇镇的一处田间地头。他在那里种了十几个草莓大棚,每天都要弯下腰来跟土地打交道,浇水、施肥、杀虫害,活脱一个职业农民。

 

在奉贤,像孙鹏这样的80后职业农民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得出。这个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多样化的职业选择赋予了人们离开土地的机会,让务农成了“末流”的选择。

 

不过,这些主动回归土地的年轻人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选择一条鲜有人走的路反而更容易成功”。与老一辈不同,他们把“农民”当成职业,把种地当成创业。他们想做土地上的试验者,而不是被动的依赖者。

 

孙鹏正在分拣草莓

 

“天天刷脸书,我交到了马来西亚的农民朋友。”

 

1988年出生的孙鹏是西南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三年前决定回乡种草莓时,他甚至还不知道草莓苗子长什么样。如今,他包下了30亩地,一面种草莓,一面种水稻。

 

孙鹏说,种草莓之于他,就像玩游戏打怪。“草莓会生病、生虫,甚至会死。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孙鹏种的草莓相比许多市售的品种,颜值似乎差一些,产量也更低。不过,这并非因为种植技术不成熟,而是孙鹏的“任性而为”。“我想试试不打农药的情况下,能种出什么样的草莓。"孙鹏说,农药并不“可怕”,严格遵照安全期来使用农药,草莓入口后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不过,草莓的口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人们现在吃到的草莓,都是使用过农药的草莓,原始的草莓口感恐怕很难尝到。”孙鹏说。三年来,他在大棚里试验尽可能少地使用农药,个别大棚甚至完全不用农药。“种出来的草莓外观和产量都比不过別人,但味道却更接近草莓原有的果香。”受到产量制约,孙鹏的草莓园直到今年才刚刚收回成本。

 

与绝大多数恪守传统种植规律的草莓种植户不同,孙鹏更像一个不计回报的实验者。“我尝试过在不同的大棚里放置不同颜色的粘虫板,观察它们各自的效果;还尝试过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育苗,看能不能自主培育出优质的草莓苗。”孙鹏说,他志不在经营草莓园,不看一时的回报,而是想在育苗和种植方法上不断突破,“探索更美味的草莓。”

 

“下班时间”里,孙鹏“和来乡下创业之前没什么两样”,喜欢穿休闲风格的衣服,刷微博、刷脸书,偶尔约三五好友聚一聚。唯一的变化是,现在会主动结交一些国内外种地的朋友。“最近认识一个马来西亚种草莓的朋友,他告诉我,当地草莓种植所用的覆膜是银色的,我也考虑试一试。”

 

“父亲让菜烂在地里,我把它‘挂’在网上。”

 

拖拉机驾驶证、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算起来,朱建华也是种菜届的考证大户。两年前,37岁的朱建华关掉了自己的木器厂,接手了父亲的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名职业菜农。为了更好地管理这280余亩菜地,朱建华接连报了好几个农机操作学习班,并考出了多个农机驾驶证。

 

不过,种了一辈子田的父亲并不认同。“他觉得我这么做是偷懒,农业不该走机械化的路子。” 朱建华说,老一辈菜农不相信科学,只相信经验。在他们的意识里,不论播种还是收割,依靠人工是最有保障的做法。拿种毛豆来说,播种机每穴固定只播种三颗,而人工则可以放四到六颗。“父亲说,机器播得太少,一定会颗粒无收,但我偏要种出来给他瞧瞧。”

 

朱建华和他的蔬菜大棚

 

如今,朱建华的农场里停着好几辆大型农机。朱建华用他们播种、收割、施肥,省出了人工成本,产量却只增不减。“老一辈种菜是靠天吃饭。气候好,产量就高。气候不佳也只能自认倒霉。”朱建华接手后,将其中100余亩露天土地变为大棚种植,“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环境,而是通过人为调节温度、湿度,让植物有序生长。”

 

从五谷不分的小伙儿到事必躬亲的农事专家,朱建华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里,朱建华不仅变更了菜田里传统的劳作模式,还建立起了全新的成品蔬菜销售渠道。

 

“小时候,我常见到菜贩子挑着扁担来菜地里收菜。赶上行情不好的时候,地里的菜只能低价出清。还免不了有成片的菜烂在地里。”朱建华说。接手菜地后,朱建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通过线上渠道找销路。

 

如今,合作社里60-70%的蔬菜都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出去,“再没有一棵菜烂在地里了。这是父亲想都不敢想的。”

 

 

“农业这条路宽广漫长,同行的人却不多。”

 

最近一年里,韩俊永在奉贤庄行的草莓基地火爆了起来。“去年只有6个大棚,今年一下拓展到了34个。品种也在原先的基础上,引进了外观独特、口感新鲜的白色草莓。”一时间,周边种植草莓的老农户都来找韩俊永“取经”。可令谁也没想到的是,韩俊永种草莓不过只有两年时间。

 

韩俊永和他的草莓大棚

 

“做了十年生意,一个月时间就赔光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韩俊永决定种草莓前的真实状态。其时,弟弟韩永明也刚刚从外企里走出来。“要不跟我一起种草莓吧!”弟弟向哥哥抛出了橄榄枝。

 

第一次种植,兄弟俩就收获了成功。“草莓个大且多产,一次病虫害也没有遇上。”究其原因,与韩永明坚持使用的生物肥料和精挑细选的草莓苗有关。“做农民,我们是新手,没有太多经验。唯一能做的就是哪怕提高成本,也要严格用料,用最好的料,从根本上防控病虫害。”韩永明说。

 

有了成功的种植经历,韩永明开始走出国门“偷师”。“荷兰、日本等不少国家都在种植草莓方面很有经验,我们常吃的“章姬”、“红颜”等一些草莓品种,也都源自国外。只有了解了他们的种植过程和销售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优化草莓的生产。”

 

不久前,韩永明又在云南开僻了蓝莓基地,重点培育蓝莓、树莓、黑莓。“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农业创业者。农业这条路宽广漫长,同行的人却不多。我有的是机会。”韩永明说。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