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长风公园,融在我们普陀人的生命里
分享至:
 (7)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钱佳楠 2017-03-24 16:45
摘要:于是就这样,这座公园融进了生长在普陀区的我们的血肉里。高中的好友高三那年头一回去杭州的西湖游玩,回来对我们说:“这个西湖啊,就是一个放大版的长风公园!”

“上海有两座山,一座是佘山,另一座是长风公园铁臂山。”

 

这是普陀区人对上海地貌的独家解读。儿时,倘我哭闹,爸爸会哄我说:“不要吵了,明天带你去爬山。”看到我瞪大眼睛,满怀期盼地注视他时,他自己会先笑起来,“你知道爬哪座山么?我们去爬长风公园铁臂山。”虽然知道他只是在逗弄我,并不一定真带我去长风公园,但很奇怪,“长风公园铁臂山”这个梗让我百听不厌,总是破涕为笑,像旧时儿歌说的那样“眼睛开大炮”,也不记得先前为着什么伤心了。

 

现在想来,我似乎并没有真的爬过长风公园铁臂山,只晓得那是一座人造山。长风公园里还有一座湖,叫银锄湖,是座人工湖。早在我有记忆之前,长风公园就已经在我的生命里留下印记了。儿时家里来客人,固定的余兴节目是翻看家庭影集,我看到连自己也颇感陌生的一两岁的小小的我坐在大草坪上,扎着洋葱头,浑身肉嘟嘟的,身边散放着两三只长毛绒玩偶,那时的母亲还很年轻,穿红色的波点连衣裙,长发披肩,额前扎红色的发带,嘴上涂抹红色的唇膏,她侧坐在草坪上看着我,身旁一柄格子花纹遮阳伞绽放如向日葵。

 

我问:“这是在哪里?”

 

母亲说:“这是长风公园。”

影集里还有我坐在爸爸肩膀上逛灯会的照片,那时的我似乎大一些了,大一些的意思是可以从当时的脸庞窥得与如今面容的肖似之处,母亲在我的眉宇间点了一点红色的朱砂痣,我也被“强行”涂上红唇膏,那时的爸爸很年轻,很瘦,没有啤酒肚,戴一副四四方方的知识分子眼镜,我双手捧着橘子水(我们当时叫“红包”),似乎很开心。

 

妈妈告诉我,那个时候长风公园办灯会。她说:“你很喜欢孙悟空的灯,没有印象了?”

 

我完全不记得。

 

记忆中自己的生命和长风公园发生联系是到初中那会儿。长风公园花卉节,是每年学校例行的春游项目,我们嘴上抱怨,每年的春游都没有别的选择,但真到春游那天,大家仍旧很高兴,因为不用上课。十三四岁的孩子对赏花这种阳春白雪的事情提不起兴趣,大家认得的花都没有几种!我们大概只认得郁金香,因为在当时风靡的法国电影《黑郁金香》里见过,除此之外恐怕只认得菊花了吧?因为清明节扫墓要用,如今对花卉节本身唯一的印象就是:原来世上有那么多不同品种的菊花呀?

但孩子总会寻觅孩子的快乐。初二那年我把家里的傻瓜相机带着去长风公园花卉节,表面上是拍花,实际上是拍人,因为那时班上有我喜欢的男生。当时相机还算奢侈品,家长不敢胡乱让孩子带出门,怕被不小心摔坏,“伤大价钱”,所以我是那天唯一一个带相机的人。我可以正大光明地喊着我的朋友,偶尔喊着我喜欢的男生,在他们回头看我的刹那,定格下他们的迷茫和困惑。然而和所有相片的命运一样,洗出来以后就永远地收在影集里,因为不是家人的照片,未被母亲收到最重要的那几本影集里,所以被翻开的机会也就更稀罕。前年搬家的前夕翻开过这本积灰的相册——糊掉的镜头、因为近距离而显得特别大的侧脸、各种惊慌尴尬的表情,触目惊心,忽然让我感到羞愧。

 

这次是母亲问我,“这是什么时候拍的呀?在哪里啊?”

 

我说是长风公园,学校春游。

 

她稍微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那这些照片你还要不要啊?”

 

支援长风公园的义务即便到了课业繁忙的高中时期,也没有消停。彼时长风公园新建了水族馆,当时似乎是全上海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水族馆,普陀区人民好像从来都有种“下只角”、矮人一分的感觉,好不容易争到了“第一”,区内的学校自然需要责无旁贷地表示支持。

我在高中的头两年去了三次长风公园水族馆。

 

第一次是初中升高中时的优秀少先队干部夏令营,去水族馆。虽然一个相识的朋友都没有,而且大家还都戴着奇怪的写有“普陀区优秀少先队干部夏令营”的黄色鸭舌帽,但这些游动在巨型鱼缸里的生物很能缓解我的孤单。我还记得头一次走进鲨鱼馆的情景,整个通道是一整条拱形的玻璃鱼缸——法国落地窗的升级版——当时的我尚未见过真正的海,浴缸里亮蓝色的海水就凝固成我对海洋的浪漫想象。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光,那些礁石上永远闪烁着条状的斑纹,暗示着海浪的汹涌,很偶尔的,一条巨大的鲨鱼游过来,我们看着它三角形的白肚皮,看着它张着血盆大口,看着血盆大口里锯子一般密集的牙齿,我和身边的营友相互拉紧了小手,说:“你看,是鲨鱼!”也没在意对方粘腻的手汗,握得牢牢的,紧紧的,因为我们都想到了不久前大热的灾难片《大白鲨》,我们说了很多类似“这条鲨鱼和《大白鲨》里的一模一样喏”的废话,也不知道这么站了多久,最后被领队催促着离开,临别也没有问对方要个名字。

 

然而,很快高一学校又组织集体去参观。因我的同学多是头一次去,他们的新鲜感感染着我,所以我没有感到过多的无聊,而且那时多了白鲸馆,我们同坐在和体育馆一样的阶梯座位上,看着白鲸婴儿似的微笑,寿星公公那样隆起的额头,听着它乐呵起来高频的叫唤,拍着手。但到高二上学期得知还要再去长风公园水族馆的消息时,就连脾气最好的同学都忍不住调侃:“听说企鹅的记忆很好,我想我再去,企鹅一定心里想,哎哟,你怎么又来了!”

 

然而最终还是去了,水族馆固然是美的,但再美的东西也耐不住短时间内反复地观赏,我们像长途拉练的战士,只希望早点完成任务,回家休息。

 

第二天,有同学说,水族馆的门票是我们自己付的,班里顿时炸开了锅,毕竟是高中生,大家“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向学校讨个说法,最后讨要说法似乎是不了了之,只是此后再没有去长风公园水族馆。

 

时至今日,怀想起过往这些“被迫”支援长风公园的往事,反而更加宽容,用如今时髦的术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社区营造”吧?如果没有这些义务的胁迫,或许长风公园和我们最好年华的联系就不会这么紧密;如果没有这种关联,我们也不会把休闲时的会面地点慷慨地划分给长风公园。

 

学生时代春天的周末,很偶尔地和同学约去长风公园划船,因为长风公园有很多门,我们必须要敲定一个确定的碰面地点,而那个地点永远是:长风公园三号门。

 

“记得喔,星期六下午一点,长风公园三号门碰头!”

 

我很喜欢这个提法,总让我想起革命电影里地下党的接头暗号,好像我们的划船背后有着更庄严的使命一般。

 

于是就这样,这座公园融进了生长在普陀区的我们的血肉里。高中的好友高三那年头一回去杭州的西湖游玩,回来对我们说:“这个西湖啊,就是一个放大版的长风公园!”

 


本文编辑 沈轶伦  图片来源:蒋迪雯 摄、新华社、本报资料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shenyl032@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