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国务院参事:让房子成为消费品是本轮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
分享至:
 (14)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煜 2017-03-15 21:42
摘要:为何只有当“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变为现实,才意味着中国经济真正走出“L型”底部,实现成功转型?

“形成以消费为导向,而不是资本为导向的房地产市场,是中国本轮经济转型基本成功的重要标志。”日前,国务院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论坛中提出。

 

为何只有当“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变为现实,才意味着中国经济真正走出“L型”底部,实现成功转型?

 


房地产要成为消费品


 

“若能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变为现实,说明中国已建立起可以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夏斌表示,这时,房地产就已成为了一种消费品,“其金融资产属性也会极低。”

 

“此外,中国还需要形成基本稳定的、与经济总量相适应的大国消费市场。”夏斌补充,以及在未来三年内,使M2的增长率稳定在10%左右,“综合这三条标志,中国经济的转型就可以说是成功了。”

 

转型成功是目标,但在当下,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速则是全世界的关注重点。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相比以往有所下滑是合理必然的,但从供求两方面看,中国经济在中长期依然具有明显的增长潜力。”夏斌指出,例如,高储蓄率、人口优势与巨大的城乡差距;6.5%的增速在大国经济体中依然是绝对高增长;中国正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很大,但若要发挥潜力又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守住两条底线,即一是不能发生全国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二是不能出现高失业率。”夏斌表示,只要“守住底线,改革为先”,中国经济就大有希望。

 


狂奔了十几年的经济“马车”为何突然跑不动了?


 

时间倒回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之前十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奇迹是由中国的人口和改革红利,以及美国本世纪初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所带来。”夏斌指出。在此期间,“出口、消费和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三驾马车”的动力逐渐变小。

 

“动力变小,经济增速就上不去了嘛。”夏斌说,“为什么动力变小?这里面有逻辑。”

 

夏斌分析,首先,全球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特别是以特朗普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当前出口对中国GDP的拉动几乎仍处于零与负数之间,“其次,虽然相比出口与投资,全社会消费总额增幅可观,但其中居民消费率的提高仍然缓慢,年均增幅约为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仍不够旺盛。”

 

在投资方面,夏斌认为应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数据显示,2016年,1/3以上制造业投资进入产能过剩行业,且制造业投资增长率呈下滑状态;受地方债务风险压力影响,今年基础设施投资率在去年基础上增长空间有限;此外,房地产投资增速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相关,若调控政策趋紧,则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

 

“因此,2017年中国的经济增速相比2016年有所下滑是合理的、必然的。”

 


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些什么?


 

2017年一季度即将过去,美国的特朗普正式就职,韩国的朴槿惠被弹劾下台,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总统选举“戏剧”不断。从国际到国内,从政治到经济,面对比以往都多的不确定性,虽然增速下滑或成必然,但中国在发展经济时还应该重点关注什么?

 

需要关注“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中国要以静制动,充分地未雨绸缪。”夏斌支招。

 

需要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国内企业和居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以及对国内国企改革和市场出清的预期。”夏斌指出,经济增长的“长期”都是由一个个“短期”联结而成,若“短期”不增长,则“长期”增长就不存在,“因此当前国家要注意引导市场预期,及时出台引导市场预期和化解风险的改革措施。”

 

还需要关注需要关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经济增速很重要,但过于强调增速就容易在实际工作中间出现被动。”夏斌指出,应结合当前及未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新因素、新态势,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减速多一点容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