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决心”号开始打第二口南海深井,意在揭开南海形成之谜
分享至:
 (9)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17-02-25 20:05
摘要:汪品先介绍,正在南海作业的“决心”号大洋钻探船,要在南海底部地壳中打4口深井,通过对岩芯的科学分析,探知“南海区域如何从大陆变成海洋”这一问题。

在深海科技领域,上海科学家在深钻、深潜、深网三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科普大讲坛上,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崔维成,同济大学教授周怀阳3位科学家,向数百名听众讲述了我国深海科研的进展。汪品先介绍,正在南海作业的“决心”号大洋钻探船,要在南海底部地壳中打4口深井,通过对岩芯的科学分析,探知“南海区域如何从大陆变成海洋”这一问题。他还透露,我国已决定开建大科学设施——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基地设在上海临港,由同济大学等单位负责。

汪品先院士在上海科技馆演讲。俞陶然 摄

 

对人类来说,“下海”比“上天”的难度更大。迄今为止,已有400多人进入太空,12人登上月球;然而下潜到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人,只有区区3人。崔维成的梦想,就是把中国科学家送到马里亚纳海沟。本月结束深潜测试回到上海的他,已带领团队将着陆器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的10890米深度。

 

“入地”比“下海”的难度还要大。人类进入地球内部的深度至今在5000米以内,不足地球半径的万分之一。科幻作家凡尔纳写的《地心游记》,至今仍是幻想。然而,要探知更多的地球奥秘,进而利用深海和地球内部的丰富资源,人类就必须在下海、入地的征程上不断进取。

上海科技馆报告厅人满为患,许多观众席地而坐。

 

汪品先说,大洋底部的地壳厚度通常为7—8公里,比30公里以上的大陆地壳薄得多,所以大洋钻探是探测地球内部的最佳途径之一。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在大洋底部打穿地壳”的目标。此后,发达国家主导的深海钻探、大洋钻探、综合大洋钻探等地球科学国际合作计划先后启动。半个世纪以来,多国科技团队总共在全球各大洋近1500个站位,钻探3600多口井,获取岩芯总长40多万米。

 

我国于1988年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逐渐从一个参与者变成主导者。今年2月7日,来自13个国家的33名科学家乘坐“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从香港维多利亚港启程,前往南海开展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作为“南海深部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汪品先告诉观众,此次南海大洋钻探的目的是揭开南海如何形成的秘密。他解释说,随着地球板块运动,海底盆地会不断生长。一般而言,当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和地幔,这如同“出生”;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盆不断更新和扩张,直至停止,这类似“死亡”。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东部海盆“出生”于3300万年前,“死亡”于1500万年前;西南部海底“出生”于2360万年前,“死亡”于1600万年前。第三次钻探想破解的问题是:几千万年前,南海区域的大陆地壳为什么破裂?如何破裂?大西洋形成模型(非火山型大陆边缘破裂的地质模型)是否具有普适性?

2月21日,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顺利完成首个钻孔任务。来源:新华社

 

通过现场视频连线,科技馆观众看到了“决心”号上的多位中外科学家。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珍介绍,此次科考要在南海底部插4根“探海神针”,它们的长度均为4000—5000米,由一根根钢管连接而成。“决心”号拥有12个推进器,开动后可以将船固定在风大浪高的海面上,使“探海神针”得以下放至海洋底部,进行打钻。目前,第一口深井已打完,钻孔深度为650多米,取回的岩芯记录了8个百万年的南海地质变化过程。船上的科学家正在从古生物、古磁场等多个学科领域,对这些样本进行研究。与此同时,第二口深井钻探工作已经启动,预计明天凌晨将获得那里的岩芯。“南海形成之谜有望很快揭晓。”孙珍充满信心地告诉观众。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