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溧阳路清源里,那一位绝美的老太太
分享至:
 (16)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17-02-09 13:52
摘要:斯人已去,但关紫兰留下的馨香似乎还留在屋内。依旧住在溧阳路清源里的梁雅雯有时还会觉得,母亲的高跟鞋声在楼上响起,那是她穿过房间去画室的脚步声。关紫兰的作品、她喜欢的法国油画颜料、她喜爱的花卉还依旧留在屋内,告诉人们,这里生活过一个美丽的灵魂。

 

时至今日,虹口区溧阳路清源里的老居民们仍记得住在一号楼的老太太,“气质交关好的呀”。他们会争相向你描述,他们记忆里的她——

穿着朴素整洁的黑色对襟外套、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和一般老人家一样,会让女儿陪着去街上散步; 但和一般老人家不同,她出门可是要去南京西路的美容院做头发,或者去常德路的咖啡馆喝咖啡。

 

老人去世二十多年后,2007年年初,上海南京东路“王开照相馆”地下室一根水管爆裂引发水灾,工作人员紧急救出几只存档的旧纸箱。等到事后查看时,大家发现,这是一批已尘封四十年的老照片。照片中,一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女子的侧面照格外引人注目。其姣好的容貌、优雅的气质一度令人猜测是电影明星阮玲玉。直到有人见报后前来“纠正”:那不是阮玲玉,是我的母亲关紫兰。

 

这就是清源里一号楼的老太太的名字——关紫兰(1903-1985)。那张令人过目不忘的照片记录下的,正是著名画家关紫兰女士年轻时的容颜。


富商家庭走出的女画家


在女儿梁雅雯眼里,母亲永远妆容得体。

 

当别的女孩子还在玩洋娃娃时,梁雅雯的玩具便是母亲一箱一箱云霓般美丽的衣裳和无数高跟鞋。记忆中,母亲会披上丝绸晨袍,喝一杯冰咖啡,然后穿上钉有珠饰的拖鞋去画室作画。

 

关紫兰喜欢一切美丽的事物。而从小,富商独生女的优渥出身,也让她有资本搭配服饰。早在上个世纪初,关紫兰就有自己的发型师和照相师,她会将头发卷烫出浅浅的波纹,并搭配优雅的饰品,即便一件普通的旗袍,她也会用别致的搭配将自己展示得独一无二。

 

一位画家曾给关紫兰画肖像。当时关紫兰问画家:“我穿什么衣服好呢?”画家说,“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好,请让我看看”。话音未落,就有五六位女士听从关紫兰的指示,每人手捧一件红、蓝、黄等各色衣服列队而站。这个场景,让画家印象深刻极了。

 

但关紫兰并不流于一般爱打扮的富家千金。得到父母宠爱的她,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熏陶。求学期间,又先后学艺于上海神州女校图画专修科和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并先后师从陈抱一、洪野、丁衍庸等人。她是中国第一代出国留学的女画家之一,也曾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画坛成为引人注目的油画家之一。

她绘制的 《水仙花》《弹曼陀铃琴的姑娘》《秋水伊人》等作品中,娴雅的风景、端丽的花卉,还有少女的笑容,显示了一种东方情趣,其中既有女性特有的纤敏,也有男性的坚毅。1930年,她回国任教,并在上海华安大厦(今上海金门大酒店)举行个人绘画作品展。当时的刊物《良友》《小世界》等都刊登了关紫兰的大幅照片和作品。

 

解放后,她选择留在上海,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并成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定期参加美协组织的写生和创作活动。

 

面对火热的建设浪潮,她的绘画题材也为之一变,用一批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记录了时代。她先后绘画了《南湖红船》《番瓜弄》和《上海街景》。在这些作品中,呈现出的不再是过去的审美趣味,而是上海这座城市旧貌换新颜中的改变。

 


咖啡飘香的溧阳路画室


关紫兰和家人,于1943年住进虹口区溧阳路1333号的清源里。

 

溧阳路不长,却是一条文化名人集聚的街道。

 

一路走来,在溧阳路1156弄10号,是著名报人金仲华旧居; 溧阳路1269号的花园洋房,是郭沫若1946年5月至1947年11月在上海时的居所。邓颖超等人曾在此招待文化界人士,进步文化人士曾在此为朱德同志60寿辰举行庆祝会;溧阳路1335弄5号,住过著名作家、报人曹聚仁,和出版家、作家、翻译家赵家璧。

 

而溧阳路1359号,则是鲁迅先生的藏书室。1933年至1936年间,鲁迅曾以内山书店店员镰田诚一的名义租下此屋二楼一间,藏书约6000册,其中包括瞿秋白文稿、柔石的遗著及纪念物等。

 

溧阳路1333号建于1920年代,建设之初,房产商与关家颇有交情,就建议关家在这里置业。然而在日军侵华时期,关家买下的房子曾被一个日本工程师占用。因此在梁雅雯记忆里,屋内的装饰是和式的——有榻榻米、纸窗等。自此,关紫兰一直住在这里直到去世。

 

因为有过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日本人曾经想叫关紫兰出来做事。但有骨气的关紫兰宁可中断绘画也坚决不肯。她故意让人们忘记她,故意出门时都穿着旗袍来强调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她恨日本鬼子,也心痛上海的满目疮痍。但战事结束后,关紫兰在得知自己的恩师陈抱一因为与日本妻子结婚而与家庭断绝关系陷入窘境后,却又慷慨伸出援手,一直资助恩师直到其去世。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关紫兰渐渐减少了外出,并主动交出家里精美的服饰,将所有的画作和资料都藏在自家护墙板里封存。但她却依旧保持了老派的生活方式,依旧喜欢理发、美容、擦香水,并保持着散步到“德大”和“红房子”去喝咖啡的习惯。

 

画家陈釭描述过给关紫兰送画时看到的屋内装饰:“起居室是宽敞明亮的,布置得相当整洁和有艺术性,使用及陈设的家具基本上仍是从前的原物,所经常变化的是四季不同的鲜花品种、色彩和摆放的位置。兰花、睡莲、水仙、菊花等最为关紫兰所钟爱,微妙地体现主人的品位、心境和情趣;朝南是一排开阔的木格窗,挂着长长的花布窗幔,朝东有一扇落地门,打开后有一个伸展出去的小阳台,屋子的北面凸向楼梯处是小巧的榻榻米间,一门将里外巧妙间隔; 墙上悬挂早年陈抱一送她的生日礼物——《桂花》 油画以及几幅关紫兰自己画的花卉、风景油画,还挂着一幅关良的《贵妃醉酒图》水墨画和一幅李天马特署‘赠紫兰大姐’的行书。在最醒目的位置挂着一幅关紫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摄于王开照相馆的大幅肖像照,颇具时代特色,是黑白照放大由专业着色师手工着色的,非常柔美和雅致。”

 

在梁雅雯的印象里,母亲一直那么美丽、端庄,在不能打扮的年代里,她依旧把朴素的黑色对襟外套、灰色的列宁装和白衬衫穿得得体优雅,围上苏格兰格子围巾,还一如既往地使用香水,显得与众不同。在晚年的时候,关紫兰因为参加美协的缘故,常常和关良、刘海粟、林风眠等名家往来。他们也会到溧阳路的寓所来看关紫兰。梁雅雯记得,画家关良是广东人,而关紫兰祖籍也是广东,面对母亲烧的一桌粤菜,尤其是那小小一碟萝卜糕,关良常常会感慨思乡之情。

 

斯人已去,但关紫兰留下的馨香似乎还留在屋内。依旧住在溧阳路清源里的梁雅雯有时还会觉得,母亲的高跟鞋声在楼上响起,那是她穿过房间去画室的脚步声。关紫兰的作品、她喜欢的法国油画颜料、她喜爱的花卉还依旧留在屋内,告诉人们,这里生活过一个美丽的灵魂。


关紫兰照片和作品由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本文编辑:沈轶伦 邮箱:shenyl032@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