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问计】“最深度”老龄化城市,养老难在哪?
分享至:
 (10)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王闲乐 2017-01-19 07:32
摘要: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具有多功能、小型化的特点,可以为老人提供就近、便利、综合的养老服务,被认为可以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市民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本市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到43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为30.2%。这两天,养老也成了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焦点话题。“养老势必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程,上海已经做了很多,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市政协委员夏金华说。

 

缺场地、成本高是共性难题

 

在养老实践方面,上海从2014年下半年起开展“长者照护之家”试点,重点在中心城区推广。这种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具有多功能、小型化的特点,可以为老人提供就近、便利、综合的养老服务,被认为可以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新增长者照护之家51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1家、公办养老床位7069张。2017年将新增50家长者照护之家、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7000张公办养老床位。”夏金华曾参观过几家长者照护之家,他说:“他们的设施和服务都是一流的,我觉得就应该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

 

2016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通知》,旨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但市人大代表彭岚指出,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在待遇上和政府办的养老机构还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政府办养老机构所需资金一般由所在地财政列入预算,而社会力量在启动时大多要以其他资产作为抵押,必然产生一定的融资财务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老人身上。”

 

为了解决社会企业的资金问题,市政协委员张海建议放宽审核标准以及创新融资模式,进一步拓宽老龄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支持和鼓励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张海说,“我建议进一步放宽和细化审核标准,将其中的‘发债主体连续三年盈利’修改为‘发债主体连续三年盈利水平持续提升,且近一年实现盈利;对于发债主体成立不足三年,但主要业务为为老服务且盈利模式清晰的,可适当放宽’。”

 

他还提出,应加快这类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运营。事实上,缺少合适的场地一直是困扰社区养老机构的一个共性难题。记者了解到,大多数街道所能提供的场地和设施,并不符合长者照护之家的实际建成标准。每新增一家门店,往往需要社会组织承担大量的成本。“如果能以区为单位,针对辖区内街镇的养老机构项目,打包委托给第三方,进行统一建设,我相信能大大缩短建设周期,节约成本。”张海说。

 

护理人员的缺口相当大

 

“有些养老机构里,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在照顾七八十岁的老人。”在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发出呼声:“我们的护理人员去哪儿了?”

 

民革上海市委的调研显示,按一位护理人员平均照顾五位老人的标准,上海在2020年应保有不少于21万的护理人员,但现在上海仅有4万名机构护理人员和2万居家护理人员,缺口相当大。

 

“‘五位一体’的养老体系,最终都需要靠人来有效实施。”市人大代表许利说,缺乏高水平护理人员是上海发展好养老服务业必须正视的一个难题。“我们现在缺专业的培训机构,缺优秀的师资队伍,也缺愿意从事护理行业的生源。”有政协委员表示,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护理专业,但往往在毕业之后两三年内,学生们就纷纷跳槽了,“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收入低下、工作琐碎、社会地位不高是阻碍人们加入养老服务领域的主要原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需要政府部门在教育、专业职业评定、人才保障等多领域制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我觉得首先要从改变观念入手。”夏金华说,“现在很多人对养老机构有抵触心理,不愿意让它建在自己的小区,认为里面的老人们暮气沉沉,更别说为这些老人提供服务了。”张海便提议,在现有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向上增设“照护师”职业等级,参与“照护师”评定的应该是有着丰富护理经验的优秀护理员和具有学历和专业能力的人员,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改变人们对护理人员的传统认知。

 

“我们在强调提高服务水平时,也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许利提出,能不能在现有奖励基础上,适当提高岗位津贴档次标准,并实施各种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

 

“可不可以发挥好低龄老人的力量,弥补一部分护理人员不足的缺口呢?”林建康委员带来了香港“长者友善型”社区的发展经验。他建议,让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低龄老年人以义工和志愿者的形式,到邻里、楼栋、居委会中帮助社区弱势群体,必要时可以由专业机构辅助以基础生活和医护知识的培训。

 

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但夏金华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未来充满信心。“过个十年二十年,等我们这一批人到了需要养老服务的年龄时,我们的消费观念、意愿都会更强。”他说,“我相信,养老服务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有些困难,但未来会很美好。”

 

【部门连线】

 

“长者照护之家”2020年实现全覆盖

 

市民政局:目前,市、区两级的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均已完成。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99家,社区助老服务社220余家,3万余名助老服务员,为30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累计建有440多家日间服务中心,为1.5万名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截至目前,已建成30多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到2020年将实现全市各街镇基本覆盖。从2014年下半年起,开展“长者照护之家”试点,目前全市已建成73家,到今年年底将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的街镇全覆盖。

 

对于养老护理人员问题,2016年4月,市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养老护理人员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就健全培训工作体系、提升技能培训质量、完善补贴培训政策、加大补贴培训力度等方面作出规范,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年龄放宽到60岁以下;对经认定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明确取得专项能力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规定标准给予80%培训费补贴。同时,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更具针对性、实用性的操作措施。

 

【场外声音】

 

养老护理是事业  用事业吸引人才

 

“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首席执行官丁勇: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房租、设施是最大的一块成本。为了压缩成本,养老机构想了很多办法。居家养老就是节约成本的很好模式。老人不在养老院住宿,可以节约大量的房租、水电费和护理人员的人工成本。此外,养老机构也需要基层政府,尤其是街道和社区方面的支持。可以采用公办民营的模式,场地设施由街道、社区投入,养老机构的日常运营交给商业公司。也可以把社区里公建配套的房屋、设施,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出租给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则按照属地化原则,优先接纳本街道、本社区的老人。

 

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提高薪酬是一个重要方面,要让护理人员达到合理的收入水平。但是鉴于养老行业的特殊性,薪酬提高始终是有限度的。所以,用事业吸引人才非常重要。护理专业化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办法。经受过护理专业系统教育的年轻人,很多人都有志于投身养老护理事业。跟没有经受过专业教育的普通家政人员相比,专业人员的稳定性更高,人员流失率更低。而且,运用专业化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能改变传统养老护理工作的性质,使养老护理从脏、重、累的纯体力活,转变为具有知识性、技能性的专业化工作,既改善了护理人员的从业环境,也改善了护理效果,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