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数学只考15分的钱锺书为何不用忙补课
分享至:
 (9)
 (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新明 2017-01-18 15:12
摘要:现在的孩子们太苦了。且不说钢琴、美术、书法、电脑、外语、奥数等,数不清的补习班等着孩子们去上,单是披星戴月去上学、点灯熬油写作业,就已经够苦了。

“孩子们太苦了。”日前,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上海“两会”审议现场的一句话,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同样,连日来,如何为学生减负,网友们纷纷出谋划策。

 

确实,现在的孩子们太苦了。尽管我国基础教育各种改革纷至沓来,但功利化教育始终改变不大。时下,且不说钢琴、美术、书法、电脑、外语、奥数等,数不清的补习班等着孩子们去上,单是披星戴月去上学、点灯熬油写作业,就已经够苦了。

 

长春市某附属中学高中学生琪琪日记中写着:“从你站在高中的门口,意味着再也见不到白天的阳光。生活在黑夜的两端,只有惺忪的睡眼陪伴着你……”这些话虽然有些过,却反映了学生的心声,令人心酸。现在的学习,不是让孩子的童心、童趣和灵气洗刷得所剩无几了吗?这不仅影响这些孩子的人格、兴趣发展,而且影响身体。那么,能否更好地让孩子快乐成长?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国著名作家、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钱锺书的童年。七八岁时,他就天天上午跟着伯父上茶馆、听说书、啃酥饼,看小人书,什么《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等,回家手舞足蹈、唾沫横飞地给弟弟讲李元霸如何一锤子将对手的枪打得弯弯曲曲。看上去,他的童年教育太不入流,然而,他不仅是快乐的,而且激发了对文学艺术的兴趣。这些都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钱锺书的成长历程来看,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必须推进教育改革。

 

先说我们的教育目标。众所周知,现实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要全面发展。为此,要求学生做到数理化、文史地门门优秀,才能上一流大学。我想,如果按这样的要求,叫现在的专家学者去高考,恐怕也有很多人要“名落孙山”的。

 

有的人会问,中小学打基础,难道无需各门基础都好?当然,全面发展固然好,但这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我们不禁要问,难道门门俱优,一定比一门出类拔萃就更优秀吗?以毕加索为例,他的各门成绩一直让老师头痛,绘画却极具天赋。他在学校里得到很好的培养,终于“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

 

其实,世界是多彩多姿的,人也是多种多样的。人有所长短,并不影响为人民服务的态度,甚至不影响人才的成长。如果身怀二技、三技或更多技当然好,如果身怀一技,却是绝技,也完全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能否这样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的有用人才?

 

再说说我们的补习班。补习班泛滥正说明我们的教育理念、减负措施苍白无力。学生减负,减了几十年,依然如故。往往是“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每次减负过后,学生的书包不见轻下来,反而越来越重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升学这根指挥棒。目前,高考制度改革正在进行,有的正在自主招生,有的推行中学推荐,还有的进行综合评价等。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分数为导向,恐怕还需进一步厘清对人才的认识。

 

什么是“人才”?正如一位名人所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对社会有用的人,都是人才。所以,大学录取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而要以出人才为标准。以钱锺书为例,他国文特优,英文满分,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却进入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如果钱锺书参加今天的高考,不要说进入清华,恐怕能否上大学都是一个未知数。

 

当时的钱锺书并不是特例。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康白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罗家伦等,他们在考北京大学的时候,国文都考了满分,数学却考了零分,但最终都进入了北京大学。这说明当时的大学录取并不完全是以分数为标准。如今,我们能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相信,高考指挥棒转向了,学生才能够真正减负。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