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魏海敏演绎“在梅边·九歌”:为梅派在当代找到更多知音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7-01-18 06:36
摘要:闻道有先后,看戏也是一样,观众要有了解的机会,才会在台底下坐两三个小时。

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期间,梅葆玖大弟子、京剧名家魏海敏将领衔三场演出:《在梅边·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和《金锁记》,体现了魏海敏的三重侧面:梅门真传、转益多师、不断创造。这也是东方名家名剧月十年来首次由同一位演员独挑三部重量级作品大梁。

 

三场演出中,魏海敏尤其看重与东艺联合制作的《在梅边·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春节前这两周,她在上海跑剧院、学校、书店,举办了多场讲座,为观众介绍梅派艺术。《在梅边》是流行歌手王力宏的一首歌曲名,被魏海敏拿来一用,既有“梅派”之意,更体现了走进年轻群体的用心,用魏海敏自己的话来说,“好好演唱,就是报答师恩最具体的做法,希望通过对梅派戏的系统整理,让更多年轻观众认识梅派。”

 

《在梅边·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上演之际,正是梅葆玖故去将满一年之时。“老师离开这一年,非常想念”,魏海敏说,老师去世突然,至今心中不舍,“这一年,暗自在心中许愿,要把自己过去和老师学的唱段整理出来、显露一下。”1982年,魏海敏第一次在香港看到梅葆玖的现场演出,当时就许下拜师之愿,但囿于当时两岸往来限制。直到1991年,她才飞来北京,补办拜师大典,成为梅葆玖的开门大弟子。“那十几年的双城生活非常奇妙,一边是在台湾高速运转不停地演新戏,一边是在北京安安静静地跟着老师学老戏,我同时在两条道路上匍匐前进。新戏演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的创作力枯竭,所以,学老戏对我来说就像存银行,在北京存到台北花。那些年不停飞来飞去,虽然辛苦,但内心充实、幸福。”1996年,魏海敏以两折最难演的梅派戏《贵妃醉酒》和《宇宙锋》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魏海敏在纪念梅葆玖先生音乐会上 摄影:叶子

 

有人说:梅派最能体现中正平和、规范圆融的中国传统审美观;也有人说:梅派也是“没派”,因为它没有鲜明的特色,无迹可寻。“梅派的特色首先就是美,规范是美的基础”,梅门学艺20余年,魏海敏对梅派的特点有自己的领悟。“看老师排练、演出,与老师同台,都是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我可以观察、体悟他的呼吸、眼神、细小的动作……好像透过老师,我也看到了梅大师。”中性美是魏海敏领悟到的另一重梅派之美,在流丽柔美同时注重挺拔力度,落实到戏曲最核心的唱腔部分,”梅派的演唱讲究骨肉匀停,外圆内方。”

 

《在梅边·九歌》是魏海敏20余年学梅领悟的浓缩展示,精选了《天女散花》《西施》《生死恨》《太真外传》《霸王别姬》《宇宙锋》《洛神》《穆桂英挂帅》等8支梅派名剧中的代表唱段,并收入昆曲《牡丹亭》选段,既是集梅派唱腔精华之大成的作品,也是极大的挑战。“学习流派是长期寻找和熏陶的过程,巨细靡遗,很难用语言表达学梅学到了什么。我只能说,我尽量把自己所悟到的通过每一次的演出表达出来”,魏海敏说。

 

梅葆玖晚年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在京剧艺术的传播和交流上,魏海敏与老师的最后一次同台是2014年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的“双甲之约”巡回演出。梅葆玖带着弟子们沿着当年父亲的出访之路重走了美国,还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后又再访台湾,在两厅院舞台上,梅葆玖曾动情地说:我父亲的遗憾之一是没有到过台湾。我很幸运,不但来过好几次,这里还有我的开门弟子魏海敏。

 

“有生之年能够拜入梅门,重新接续起两岸的传统文化血脉,每每想来,总觉不可思议”,魏海敏说,“当年梅大师在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年代,曾举债带着梅剧团赴美演出,后来又去了(前)苏联、日本,把中国艺术推广到海外,他的勇气和担当令人折服,也是当下鼓舞我继续匍匐前行的动力。现在看戏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少?我觉得是要自己做好准备,让年轻人有了解你的机会。现在的年轻人,只要给他一点东西,他就会领会。闻道有先后,看戏也是一样,观众要有了解的机会,才会在台底下坐两三个小时。我希望‘在梅边’就是这样一种机会。”

 

(编辑邮箱:scl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