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三位记者烈士,中国人不会忘记你们
分享至:
 (10)
 (1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晓琳 2017-01-18 07:31
摘要: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战地记者烈士已魂归故里。但在他们生前工作战斗过的塞尔维亚,依然有无数人在怀念他们,中国人民更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

  

到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第二天,我们夫妇就去前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原址凭吊三位中国记者。


1999年5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五枚巡航导弹炸毁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建筑。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不幸遇难,这起事件激起中国人民包括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义愤。17年过去了,巴尔干半岛上空的战争硝烟已逐渐散去。然而,当我们顶着深秋的冷雨来到中国大使馆原址,心头依旧很痛很痛。

 

贝尔格莱德被毁建筑


清晨的贝尔格莱德街头十分安静,在中国大使馆原址路边,有一块塞尔维亚政府竖立的纪念碑,上面用中、塞两国文字刻着一段话:“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纪念碑下面放满了鲜花,还挂着几个鲜红的中国结,我们也献上了带来的小黄花,并向三位记者烈士默哀。纪念碑后面的中国大使馆原址已被一人多高的铁皮围墙圈了起来,看不出原先的规模。一位过路的当地妇女朝我招手,把我们带到围墙缝隙处。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原中国使馆主建筑标记,还能将照相机从缝隙处伸进去拍照。我们向带路的女士表示感谢,她笑着摇头,随即有些困难地蹦出几个英文单词并配以手势,她将右手按在自己左胸。我们大致明白了她想说的话:“这里以后要建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塞尔维亚人民会把中国牢记在心。”我们离开的时候,看到几辆载着中国旅游团的大巴停在路边,来到塞尔维亚的中国人不会忘记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烈士。

 

中国被炸大使馆旧址


来塞尔维亚之前,笔者刚读完一本网球巨星德约科维奇的传记。1987年德约科维奇出生在贝尔格莱德,4岁开始打网球,12岁那年为了躲避北约空袭,常常一天中几次拎着球拍和同伴、教练一起跑进防空洞。空袭过后,少年网球手们还得跟着大人运砖抬土,修建被炸弹毁坏的网球场。17年过去了,德约科维奇已成为当今世界网坛的“天王”级巨星,然而在他出生的城市贝尔格莱德,硝烟似乎尚未完全散尽,布满弹孔和被炮火摧毁的建筑依旧随处可见。

 

图为德约科维奇在家乡的广告


从贝尔格莱德前往另一座城市尼什途中,我们偶然在公路旁发现了一座露天战争博物馆。司机善解人意,同意停车半小时让众人去参观。公路旁大片荒芜的土地上放置着前南斯拉夫内战中遗留下的坦克、飞机残骸、废弃的建筑物和掩体。我们甚至还钻进一段地道,地道内保存着当年由各国战地记者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的真实战争场面,令人触目惊心。遗憾的是地道内光线太暗,很难把我们看到的一切摄入镜头带回来。毕竟我们不是战地记者,即使在旅途中转录下一些图文资料,也是无数战地记者留给后人和历史的财富。

 

公路边战争残留下的痕迹

内战飞机残骸


于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记者是码字拍照写报道的文人。塞尔维亚之行,让我对记者,尤其是战地记者的工作性质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从而对这一群体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因为他们既是文人又是战士,是甘愿舍弃安逸平静生活冲向炮火硝烟的勇者。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战地记者烈士已魂归故里。但在他们生前工作战斗过的塞尔维亚,依然有无数人在怀念他们,中国人民更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


本文组稿:许云倩 题图为塞尔维亚政府为中国烈士竖立的纪念碑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及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