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早读 > 文章详情
早读@1月15日解放日报版面精粹
分享至:
 (13)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扬清 2017-01-15 05:58
摘要:今天是1月15日,农历腊月十八。今天上海多云到阴,白天东部和北部地区有短时小雨或小雨夹雪,最高气温7℃,最低气温2℃。

  上海“两会”进入第二天。今天上午,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开幕。

  交通一直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去年持续至今的上海交通大整治,成了会场上热议的话题。在代表、委员们看来,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交通会是一个长期问题。上海交通大整治关键在于树立“规则”意识,形成交通治理的基础,未来还需要确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交通大整治的成果有目共睹。”在金永红代表看来,“交通大整治最大的成效”,是种种好现象背后全民规则意识的大幅上升,“树立‘规则意识’不仅仅对交通管理有益,更是社会治理和现代文明的基础。”

  不少代表和委员把目光聚焦到交通治理的细节问题上。台盟上海市委在提案中提出,应该在交通整治中坚决打击机动车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文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在一些代表委员看来,交通违法不能分“大小”,都应依法严格管理。

  运用科技手段治理交通也成为不少代表和委员的共识。顾晓燕代表在去年大整治推进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要把城市的交通管理好,离不开科技支撑。”在她看来,科技手段的应用是交通管理常态长效机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将成为执法的利器。通过对交通违法行为和拥堵类警情在密度和频度的大数据分析,有助于科学管理。

  每天骑车上下班的颜琳代表经过石门一路和瑞金一路之间时,都必须经过一座天桥。但周边大多是老龄居民,这座天桥又无法装电梯,绕行要兜一个大圈子,“为何不能在路中设置‘二次过街’?这样绕行20分钟的路5分钟就可以通过了。”在她看来,上海的交通治理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详见今日解放日报2版)

  每个年份,都有国家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最新讲述。

  2016年,从“中国天眼”落成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到中国奥运健儿勇创佳绩……我们感受力量。

  2016年,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更便利到许多贫困地区上学条件改善,从异地办理身份证不用来回奔波到很多群众有了家庭医生……我们也感受分量。

  “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欣慰。”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时说。

  (详见今日解放日报5版)

  1月15日至18日,有世界公园美誉的“欧洲屋脊”瑞士将迎来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国事访问。

  瑞士联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建交67年来,中瑞两囯关系不仅取得长足发展,而且一直走在其他西方国家前面。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性的进展,创造了多个“第一”。

  中瑞关系之所以能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起引领作用,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两国领导人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处理两国关系。第二,双方都重视发展经贸合作,为两国关系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文化、教育等人文领域交流助力两国关系不断深化。

  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瑞士媒体发表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文章回顾了中瑞两国传统友谊,并为中瑞新时期的创新合作指明了方向。

  “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开头引用的瑞士著名诗人的一句话,点明了中瑞的深厚友谊,拉近了与瑞士民众的距离。

  值得期待的是,习近平主席此访不仅将把中瑞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推向新的阶段,而且对推动中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和造访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国际组织,习近平主席定能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再次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并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详见今日解放日报6版)

  社保基金关系到退休后的“钱袋子”,长期以来为社会关注,关于社保基金是否要入市也一直处在争论之中。不过,昨天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社保基金一直在入市。”

  不过,作为现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还是给出了一颗“定心丸”,“社保基金的特征使得其进入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绝对占比最高,进入股市的比重偏小。”

  他表示,要根据资金的性质不同,市场运作空间的不同,把握好、研究透,分类管理,发挥好社保基金的整体运营优势,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分忧。

  (详见今日解放日报6版)

  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昨天凌晨去世,就在前一天,他刚刚度过自己的112岁生日。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周有光外甥女张马力说,舅舅一生只承认自己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汉语拼音。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他曾说,“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推广共同语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先行工作。”

  “过去要从国家看世界,现在要从世界看国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回忆,自己第一次和同学看望周有光时,周老72岁,转眼间已过去快40年,“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周老而言,他从未在任何时期动摇过。他是世界公民,看重的是历史大趋势,这是一位百岁老人的智慧。”

  (详见今日解放日报6版)

 


小编提示:点击“上观新闻”App首页右上方按钮,随时随地阅读解放日报。

题图设计:王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