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周有光只承认自己做成一件事,那就是汉语拼音
分享至:
 (50)
 (1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7-01-14 16:12
摘要:1月14日凌晨,著名语言学家、文化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当天上午的一场座谈会,便成了对这位“汉语拼音之父”的缅怀和追思了。

1月14日凌晨,著名语言学家、文化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他刚过完112岁生日。14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大隐书局联合举办的“正确认识世界与中国——周有光先生一百一十二岁寿诞座谈会”如期举行,30余位学者、亲族挚友应搜狐文化与大夏读书会之邀,共聚一堂,探讨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
  
他是“汉语拼音之父”

座谈会现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马力讲起了舅舅周有光。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马力满头华发,周有光是她的舅舅。她回忆起去年10月两人间的一次谈话。“我问舅舅:‘你从国外回来到现在有没有后悔过?’他说:‘没有,我毕竟做成了一件事。’他只承认做成一件事,那就是汉语拼音。”
   
周有光的一生,50岁前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85岁前是语言文字学家,85岁之后是关注时代变化和历史演进问题的文化学家。1951年,周有光调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拼音化研究室主任,参与拟定《汉语拼音方案》。他提出“三原则”和“三不是”,其中“三原则”指的是拉丁化、音素化和口语化。
   
张马力说,周有光早在50年代之前就已开始研究汉语拼音,“舅舅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的两个弟弟在上幼儿园,他就开始做实验,让弟弟学他的拼音,看看小孩子能不能接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感慨:“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了,最成功的就是白话文的普及。但是大家能够说、能够听得懂白话文,离不开拼音。如果没有拼音,它很难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在讲汉语的时候,用同样一种语言。”得益于对汉语拼音的贡献,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的书房。   

据张马力介绍,到了晚年,周有光的身体非常虚弱,每天早上喝一杯清茶,一天的食物是8杯营养液。张马力觉得舅舅变得“很有点天真”,开始时候不肯吃营养液,需要家里的小保姆“爷爷乖”、“爷爷再喝一口”这般哄着。但他还是每年都坚持看很多报纸,除了中文的报刊文摘,还读《纽约时报》和《朝日新闻》等等外文版报纸。
      
他常说,“要从世界看国家”
  
周有光有句话常为人所乐道,“过去要从国家看世界,现在要从世界看国家。”
   
“当下,世界局势扑朔迷离,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周老曾告诫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一定要从世界看国家。在乱云飞渡的世界中,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国与国之间要重新定位。”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原所长伍贻康说。

周有光作品《静思录》,于106岁高龄时亲自选定近年来各类文章编纂而成。
   
读了周有光的书,复旦大学副教授包刚升最大的感触是他所坚守的“世界潮流”:“世界的潮流,既包含空间概念,也包含时间概念,周老坚守的是世界文明的方向,无论是经济文明、政治文明还是文化文明。但同时,他也关切中国的命运,关心中国走向什么样的未来。”汉语拼音方案是周有光打通中国和世界的尝试,“汉字是中国的,拼音在某种程度上是世界的。周老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做了这样的事情。”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亲笔题写书名的首部人生传记《老藤椅慢慢摇:周有光和他的时代》。
   
1978年那年,20岁的许纪霖第一次和同学去看望周有光,那时周老72岁,转眼40余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是完全没法想象的变化,但对周老而言,他从未在任何时期动摇过。他是世界公民,他看重的是历史大趋势,这是一个百岁老人的智慧。”
   
这段时间,张马力一直担忧在一件事:“舅舅不说话了”。“有人来,他赶快把助听器弄好,坐起来靠在床边上,然后就只做手势,不肯说话。”张马力在上海,周有光在北京,她只能通过小保姆发来的照片看看舅舅的近况,“从舅舅的眼睛里,我看到的是一片空空、一片茫然。”
   
“空茫”或许是因为身体原因,也或许因为,这位高寿的思想家已经“悟透了”尘世。沉默,本就是一种语言。

 

相关链接:

 

   曹可凡:他给我的人生启迪特别大

 

 14日中午,沪上电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率先在朋友圈发布了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周有光去世的消息,众人为之震惊。

 周有光106岁那年,曹可凡曾采访过周老。他向解放日报·上观记者谈起了那次采访给他留下的记忆。

  “我和周老仅一面之缘,但他给我的人生启迪特别大。”曹可凡记忆中的周有光,耳聪目明,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除了两个问题重复问了一下,其它所有问题都一遍过。“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可谓举重若轻。我问他和爱因斯坦当年见面还记得哪些细节?他的回答是:都是些普通的相处,没什么价值,早就忘了。”

 在曹可凡看来,普通人往往看重的世俗价值,在周有光那里觉得没什么价值,反而是生活中的普通小事尤其人生经历的苦难具有真正的价值。“他记不住和爱因斯坦见面的细节,但他能记住上学路上,乌鸦飞过时,鸟屎掉在了他鞋子上,他觉得特别有意思。”

 巧的是,周有光和曹可凡的父亲先后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经济专业。这也让周有光对曹可凡的采访多了许多亲切感。“我问他长寿的秘密。他说了三点:少吃多食素、少生气以及夫妻和睦。他说自己妻子是个急脾气,他是个慢脾气,挺互补。”

 当时,已经106岁的周有光还给曹可凡展示了他新发明的“打字机”,“是和电脑连接,比我们现在的电脑键盘打字更方便。再往前想,如果没有他参与发明的汉字拼音,我们现在使用电脑不会这么方便。”

 图片来源:大夏读书会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