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见识 | 迪士尼来了,不能只捡“蛋糕屑”
分享至:
 (9)
 (1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越 2017-01-16 05:39
摘要:“人人向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不只是主题公园的目标,整座城市都会在这样的理念和文化生态下快速发展。


近日,美国最大传媒集团之一的维亚康姆集团旗下的Nickelodeon主题公园在广东佛山正式动工。据悉,公园的主题形象将包括Nickelodeon儿童频道播出的知名卡通形象海绵宝宝、忍者神龟和探险家朵拉。

2016年,备受瞩目的上海迪士尼开园迎客,本土的欢乐谷、方特等品牌也正在加速区域发展,还有更多的主题公园规划待建……在这样强劲的行业发展态势下,有人将2016年称作是“中国主题公园年”。

在当下,发展主题公园除了追求一片繁荣的景象外,还需要思考些什么?我们又需要怎样的主题公园?记者专访了业内人士和专家。


好乐园,总有一块地方在施工
   

上观新闻:从1989年11月锦绣中华在深圳开业以来,中国主题公园行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第28个年头。这些年里,人们对于主题公园的需求和理解是否发生了变化?
   

凃国勇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主题公园这个外来概念最开始流行于中国的时候,主要是承载着开阔眼界、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功能,以微缩景观的形式呈现。

 

以深圳为例,锦绣中华就是将中国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和民俗民居囊括在一起,意在让游客“一步迈进历史,一天游遍中华”。同样,世界之窗则是将世界历史上的奇观和风光汇总在一个园子里,让游客“一天游遍世界”。这种形式的风靡满足了那个时代人们渴望了解世界,却又“囊中羞涩”、不能“说走就走”的心情。
   

现如今我国迎来了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因而人们对于更加丰富、精彩的旅游体验的诉求也愈加普遍。主题公园当仁不让承担着回应公众这类诉求的责任。
   

上观新闻:也就是说,主题公园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仅仅凭借粗浅的大投资、大场面就能招揽到游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凃国勇:产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灵魂”、简单靠模仿的主题公园从来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许多地方受到锦绣中华开业仅1年就收回全部投资的“刺激”之后,争先恐后投资主题公园,民俗村、西游记宫遍地开花,结果大多数公园都在五年内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

 

也有一些主题公园大肆引进西方的游艺设施,也因为同质化问题严重而虎头蛇尾。此时,大家纷纷意识到主题公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性项目,涉及多个专业的跨界项目,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项目。
   

后来又出现了一波“主题公园热”,其实是许多开发商把投资主题公园当作一个幌子、“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罔顾投资地的人口、交通、城市化程度等现实条件,导致很多主题公园不了了之,或是成为拉高周边房地产的一块“跳板”。   
   

上观新闻:今天我们再来探讨主题公园的发展之路,绝不能停留在过去那种短视的初级阶段思维。
   

凃国勇:是的。所谓大投资、大规模和大场面只是营造出一个热火朝天的景象,大浪淘沙之下,唯不断创新者生存。
   

当你走进那些经营较好的知名主题公园,可以看到他们总是留有一块地方在施工,这不是说园方施工缓慢,而是表明它们注重更新换代,一直在自我更新。
   

土地已然成为了很多城市的稀缺资源,因此我们不可能允许一个主题公园无限制地扩张,在这个意义上,“破旧立新”显得尤为重要。尤如果主题公园满足于一次性建造,那么吸引力很快就会消失殆尽。口碑一旦受损,衰败起来速度会很快。


蛋糕很大,不止分一杯羹
   

上观新闻:前几年就有报道称,我国建造的主题公园有70%亏损、20%保本,只有10%取得了盈利。随着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外巨头纷纷瞄准中国市场,主题公园之间的竞争压力是否越来越大?
   

楼嘉军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我个人认为,首先简单地用这样一个盈利和亏损的统计数据来判定国内主题公园的生存发展状况是值得商榷的。亏损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而盈利本身也不一定代表没有问题存在,关键是,现在的主题公园行业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去界定到底什么是“好”。   
   

目前而言,大家普遍对迪士尼进入中国市场持欢迎态度,原因是看中它的辐射效应,想要“分一杯羹”。这样的想法不是没有依据。拿香港迪士尼来说,当时大家一度恐慌,迪士尼来了,香港海洋公园是不是就不行了?事实上,迪士尼开业后,海洋公园接待的游客人数反而上升了,这样的辐射效应同样反映在深圳的欢乐谷和华侨城上。于是人们意识到,这是因为蛋糕做大了,行业整体被带动了。
   

需要明确的是,蛋糕之所以做大是因为每一家都在积极投入“应战”,而不是笃笃定定在一旁等着分食掉下来的“蛋糕屑”。因此,只要能够意识到竞争压力,并且把它内化成改变的动力,这种乐观的态度就没有问题。
   

上观新闻:所以,巨头来了,并不是“狼来了”,反而是引入了一池“活水”。那么具体的“应战”方法是什么呢?
   

楼嘉军: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强调创新不是说不用向别人学习了,而是不能停留在过去功利化、粗制滥造的“拿来主义”阶段,要真正一丝不苟地钻研他们的标准化工艺和流程。
   

众所周知,迪士尼之所以被称作为“梦幻乐园”,是因为它在细节上不计成本、狠下功夫。

 

比如说,有人专门探访发现,迪士尼建设团队为了还原古代建筑效果,对米奇大街上每一栋建筑都采用了一种为“主题雕刻抹灰”的装饰性技术,通过20道工序,全手工故意“做旧”场景。由于施工中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材料配比都有严格要求,操作工人的手艺和“艺术灵感”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因此,进场作业的工人要经过长达半年的艺术培训并且考试合格后方能参与施工。
   

单看投资金额和规模,国内许多主题公园也不算落后,可是一旦落实到细节处,就马上见分晓。


洋为中用,与城市发展一脉相承
   

上观新闻:迪士尼肯下功夫是因为他们不只是打造一座主题公园,更是在经营着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品牌。
   

楼嘉军:所以我认为,国内主题公园现在更紧迫的任务是真正吃透那些成功的主题公园背后的文化内核,洋为中用,打造受国人喜爱、甚至具有世界性的“中国故事”。
   

迪士尼乐园定位十分明确,就是“寓教于乐”,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营造氛围、讲故事,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比方说,美国西部拓展主题作为迪士尼的经典主题之一,在西方文化语境中让人感觉很亲切,因为它结合了当时美国繁荣历程中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把先民开发西部时地动山摇的场景和现在的矿井探险过山车巧妙融合。同样是玩过山车,迪士尼不仅给人刺激和冒险的体验,更让人不自觉接受了一场教育。
 

事实上,我们并不是不会,只是没有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妙之处嫁接到今天的主题公园设计上。那些至今为人称道的古代园林,其实就是我们传统的“主题公园”,有着移步换景的特色,以小见大。洋为中用,只是借鉴西方的理念,最终还是要在我们东方的土壤中结出自己东方的果实。
   

上观新闻:今天的上海需要怎样的主题公园?主题公园对于城市的价值是什么?
   

楼嘉军:早年有美国学者提出,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城市越来越主题公园化。而在中国,呈现出来的是主题公园的城市化。不管如何,两者都揭示了在当前供给侧改革、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构建下,城市与主题公园似乎都有着一个内在的链接关系。
   

今天的上海需要的不仅仅是某几个单一的、游人如织的主题公园,主题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和产业发展的集大成者应当反哺城市和城市中的人。

 

上海自身的发展也给出了答案。不但有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同样也有其他类型、层次和受众的主题公园及游乐场所。我相信,未来的5到10年内,成为“人人向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不只是主题公园的目标,整座城市都会在这样的理念和文化生态下快速发展。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