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上海与古代丝绸之路——从青龙镇考古新发现说起
分享至:
 (10)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晓东 2017-01-08 10:57
摘要:上海与古代丝绸之路有着紧密的联系,青龙镇是一个视角,更是上海参与今天“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文化资源根基

上海青浦区古青龙镇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引起轰动,出土的古寺地宫舍利和陶瓷等文物再次通过“二重证据法”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出土的陶瓷不少都是来自古代各地名窑,与经销海外远达日韩的陶瓷类型相同,提供了上海地区是历史上丝绸之路交流重镇的新的重要证据,媒体竞相报道,引起轰动。考古新发现深化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对于明确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历史认识和定位,启迪了新的思路。

青浦区白鹤镇的青龙镇遗址考古现场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青龙镇设置于唐朝天宝五年,是文献记载中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市镇,其历史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从区域社会历史来看,青龙镇历史比较悠久,是古代江南市镇的先驱和典型,唐宋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和最早的市镇港口之一,是江南经济枢纽,其陶瓷贸易腹地和贸易航线远至长江中游和东亚海域。由于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青龙镇发展较快,领先于江南市镇群体,本身具有上海地区早期的新兴城市萌芽色彩,在唐宋时期具有发达的经济文化成果,是上海历史的骄傲。

 

在宋代青龙镇向城市发展的趋向已经非常突出,不仅当地经济发达,税收比重不断提升,都市文化形态的萌芽也出现。当时有发达的寺庙,建有3亭、7塔、13寺院,曾建有供奉妈祖的圣母祠。从考古勘探结果看,宋代青龙镇聚落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是唐代的4倍,新的桥梁不断营建。监镇赵彦敌在任上创建镇学,建设市容,士绅精英倍出。方志记载华亭县城镇有60坊之多,其中青龙镇就占到36坊。从方志记载看,当地还有瓦肆勾栏等演艺娱乐场所的出现,酒楼商铺涌现,显示出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此次最新的考古发掘研究表明,当年曾经充当航海航标的青龙镇宋代隆平寺塔高达48米以上。近年来发掘所见大量陶瓷,来自越州窑、长沙窑等,是畅销国内外、驰誉丝路的名窑。由于水文地理环境变迁,其所临近的青龙江和顾会浦虽经数次疏浚仍逐步淤积,贸易活动衰落,人口规模有限,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没有设立县城,失去发展成为城市的机遇。

 

其次,从古代丝绸之路历史地位来看,青龙镇是上海在唐宋时期就参与丝绸之路对外交流的重要标志,是晚唐以来长江流域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和国际贸易集散中心,唐宋时期就开始繁荣,有外国侨商居住,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通往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直发航线。青龙镇是上海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步和重要的发展成果,青龙镇的发展曾经带动了周边华亭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加强了上海和江南地区对外交流,也加强了上海、江南和长江流域的经济交流。从青龙镇出发的丝绸之路航线远达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辐射范围很广。古代上海地区对外交流的历史阶段可以以青龙镇港衰落和上海镇港兴起作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上海地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活动是以镇港,即市镇港口为中心的阶段,而后期是以港城,即港口城市为中心的阶段,前者以青龙镇和宋朝后期新市镇为支点,后者以上海县及其港口为主要支点。在上海镇兴起以前,青龙镇支撑和主导了几百年的上海丝路贸易活动。

 

再次,结合青龙镇的历史和最新考古成果,上海地区有历史上唐宋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晚唐以来瓷器丝绸和其他商品贸易的始发港,宋元明清东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心,宋元东亚佛教交流重镇。根据《崇明县志》记载,上海地区的崇明岛是郑和下西洋首次出海的集中海域和第七次回国的停泊地,是海上丝绸之路和古代长江流域经济带之间的贸易枢纽,是古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对于上海地区而言,参与丝绸之路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多方面高度发展,也因此驰誉远洋,名闻东西方,为包括东印度公司的西洋商人所觊觎窥察。

 

实际上,上海地区的古代丝绸之路文化遗址不只有青龙镇遗址一处,还有超果寺遗址、宝山烽堠碑、崇明宝船港、松江天后宫、崇明天后宫(净律庵)等很多遗产遗址遗迹遗事可以开发规划,重视保护,发扬利用。

 

根据方志记载,青龙镇本身曾有不少寺庙,最著名的是隆平寺,寺塔修筑初衷就是为给海上航行提供航标,现存的还有青龙寺及塔。元代名僧清拙正澄(1274-1329)曾住(上海)松江真净寺,当时有许多日本入元僧集于他的会下,盛名传到日本。他在日本禅宗中开创“清拙派”,成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之一。元代松江清真寺原名真教寺,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即公元1341年至1367年间,是上海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现存寺墓合壁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建筑,尤其是窑殿,邦克楼和达鲁花赤墓,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珍贵的艺术价值。

 

同样根据方志记载,明代郑和下西洋首次出海是在崇明海域实施集中,而当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行回国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刘家港口条件发生变化难以停泊大船,郑和船队一度选择当时的崇明西沙天后宫前面的宝船港作为停泊地,崇明宝船港遗址具体位置仍需要研究,但也是上海直接参与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历史见证。从多种历史文献看,郑和下西洋船队中还有一些来自上海地区的军人和医生,这些人的事迹和影响资料目前还十分有限,但意义非同寻常,可深入发掘。

 

今天在高桥保存的宝山烽堠碑也是郑和下西洋和古代海上航行的重要历史资料,有人认为宝山烽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行船灯塔。有明成祖御制铭文刻在上面,记录了明初利用烽堠为上海周边导航的历史事迹。天后信仰自宋代开始,对象为女性海神天妃林默娘,专保航行平安,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也通过丝路传播中外。上海历史上有多个天后宫址,现存松江天后宫保存了自河南路原址迁来的楠木殿,是上海天后宫建筑遗存硕果。崇明也有一处天后宫遗址,即净律庵,创建于宋淳佑年间,有700年历史,是崇明著名古刹之一。据传这是崇明第一座神庙,西向面临施翘河渔港,南侧临长江,本供奉天后“妈祖娘娘”,受渔民崇敬。渔汛期间,常有庙会,买卖海产品和敬香还愿人群摩肩接踵。建国后改为佛教道场,由道转释。由于历史原因,天后宫几经变故,如今值得恢复重建。

 

以上这些重要的文物遗址,有的只存地名,缺乏遗存;有的面目全非,曾经过历朝历代重建改建;有的仍然有相对完整的古建筑,当中大部分纳入了文物建筑保护范围,但却呈现零散状,亟待我们后人研究、认识、保护和利用。

 

现在我们需要通过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主题,综合起来认识、利用和开发。目前我们可以全面、系统地规划上海地区的丝绸之路遗址,建设一批新的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等文化场所,加强这方面的相关文化产业建设,让历史的遗产在得到充分保护的同时为现实服务。可以考虑在青浦区或在市区结合出土文物,以青龙镇遗址出土陶瓷文物和隆平寺塔地宫为中心,建设上海丝绸之路历史博物馆,并在周边建设青龙镇遗址公园,经专家论证,按照宋代风格复制重建青龙镇古寺隆平寺与寺塔,重建古镇坊,以供学习、教育、宣传、观光。而崇明天后宫更有必要重修,在现有庵寺旁建立包括重建天后宫和崇明海洋文化博物馆,建设古代西沙宝船港码头复原展示区以及崇明宝船港丝路遗址公园,在公园内举行纪念1424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停泊崇明宝船港活动,建造郑和宝船模型和郑和塑像,弘扬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文化,从而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纽带联系。

 

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船队出海立功的明代上海大夫,有上海人陈常,枫泾人陈以诚,华亭人吴仲德等,这一历史人文资源还有待开掘。可以在上海市区或这些历史人物家乡建立传统中医文化博物馆或纪念馆,并立塑像,纪念他们跟随郑和下西洋船队,在海外传播医药文化,开展中外友好医药交流的事迹,加强上海传统中医文化和丝绸之路关系的宣传与弘扬。松江人沈度是明代书法家,在郑和下西洋带回非洲长颈鹿之后,撰作图文以纪念,上献永乐皇帝,他的《瑞应麒麟图》是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更是上海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联系的重要佐证。像这样的历史人物,需要我们后人整理相关文献,搜寻资料,多多宣传。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主编:王多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