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让土地不老:悄然改变的上海郊区耕作方式
分享至:
 (10)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稼穑 2017-01-06 18:45
摘要: 农民耕作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熟制增加的背后,其根本或在社会需求,是人多了,欲望强了,不再乐于粗茶淡饭了。饮食方式的改变,消费欲望的膨胀,把所有的这一切压在土地上,希望从土地中取得更多……

 

冬至,万物与大地渐渐休眠了。这片土地今年似乎睡得特别香酥,是因为在期待那场雪吗?是因为今冬田里不再种二麦油菜了吗?还是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从这个冬天起终于可以如释重负歇歇啦……

 

这片土地哺育了我们千百万年,农业从采撷到生产,农耕文明逐渐成熟。祖先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年一熟,江南之地风调雨顺,人勤地熟,物产丰富,世称鱼米之乡。但逐渐地,这土地有些疲惫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这片土地一年四季二熟、三熟,常年无休,化肥农药使用不断,近三十年来又没有农家肥充补,只耕不休,只种不养,土壤板结贫瘠,田力不济,土地渐渐变老。地老物稀,生物链悄然失衡,青蛙少了,泽蛙没了,萤火虫不见了。

 

种田似乎很简单,播种、收获,有阳光雨露。其实,种田很复杂,今年要丰收,明年要丰收,子孙代代都要丰收。农耕民族千百年来守着这土地,靠这土地生存繁衍,珍惜大自然的恩赐,生产生活没有垃圾、没有废弃物,只有饲料肥料燃料,物尽其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精耕细作,连年丰收,日子富足。尽管工具在进步、农艺在提高、产量在增加、物产在丰富,但因用地养地的宗旨没有改变才使土地肥沃不老,子子孙孙生生不息。

 

祖宗的这种生产方式,形成了我们几千年的饮食方式——以植物性食材为主,主食为五谷辅食蔬菜,四季有别,按季而食。一百多年前,美国土壤学家富兰克林·金在考察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后说:“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蔬菜所占比重让我深感吃惊。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他们更是严格意义上的素食主义者。蔬菜更容易被消化,而肉类中的营养成分只有很少部分能被吸收,他们的饮食结构更好地继承和保护了中国农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倡人们采用“中国饮食结构”和“地中海饮食结构”等均衡饮食。

 

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只有让土地不老可持续,人类才有生机勃勃。土地可持续的直接原因是农民的耕作方式,一年种一熟,二年种一熟,三年种一熟,根据土地的肥沃与贫瘠、有机肥补充情况及田力恢复而定。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智慧。田力的恢复在于养田。养田自然修复与人工培养相结合,休耕、轮作、农家肥,资源利用精耕细作,所以有“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种田万万年”之说。若是一年种二熟、三熟,土壤又无有机肥补充,而用化肥农药强劲田力,土壤就会板结,田力衰退,土地会变老。从利用耕地满足作物生长光温条件来看,一年种两季是不错的选择,且我们的祖宗在良田上有所实践,但那是在有充足农家肥培肥土壤的条件下耕种。现在,滋养土地的农家肥由化肥替代了,且连续耕作几十年不养,田力会不衰退吗?所以,中国传统农业精华就是耕作千年而大地长青。

 

西方现代农业生产十分先进的国家,土地耕作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却也十分强调休耕,即使土地资源比我们少的国家也是一年种一季水稻。他们发明了化肥,发明了农药,发明了转基因,而使用却远远比我们少……

 

农民耕作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熟制增加的背后,其根本或在社会需求,是人多了,欲望强了,不再乐于粗茶淡饭了。饮食方式的改变,消费欲望的膨胀,把所有的这一切压在土地上,希望从土地中取得更多,于是化肥、农药、转基因、塑料大棚纷纷上阵,只要今天的产出,不问是否牺牲土地的将来。

 

过去是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现在是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生产方式。孰优孰劣,当下难以断定,但不能让土地老去,这我们应该坚定。

 

土地不老,生产永续,农民要深思今天我们怎样种田。种养结合、秸秆还田、农畜并荣、减少熟制、休耕养田等,才是我们的“种田万万年之道”。近年来,上海市郊的松江区在这方面已展开探索,粮田、菜田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种养结合农畜并荣农场发展已近百家,又见猪壮、田肥、稻米香。

 

特别让人惊喜的是,从今年秋播起,松江区还郑重决定,不再种二麦、油菜,土地深耕晒垡或种上绿肥,冬季实行休耕!此举,将会大大减少化肥农药,会使田力恢复、环境友好,如此坚持下去,“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却永远共存”。

 

让大地长青、万物昌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扪心自问:今天,消耗了多少能源,制造了多少垃圾,产生了多少污水?生活似乎什么都有了,但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我们到了该改变点什么的时候了。吃得清淡点,多走几步路,柜子里少几件不穿的衣物。我们可向老祖宗多学一点,生活节俭一点、简单一点,对土地更珍惜一点,这样或许会多一片沃土、多一日蓝天。

 

或许有人会问这不是倒退吗?其实,我们人类在学步的时候就已懂得退步的道理。这正如契此和尚的插秧诗——退步原来是向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