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郝宇青:严惩腐败,整饬党风,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分享至:
 (83)
 (1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郝宇青 2016-10-28 06:06
摘要:改革需要从严治党,发展需要从严治党;改革和发展没有完成时,从严治党也没有完成时。或者说,改革在路上,发展在路上,从严治党也就在路上

“腐败是发展的润滑剂”的观点,一度受到追捧,并成为一些党政干部贪污腐败行为的借口。令人奇怪的是,这一观点竟然在部分群众那里也得到认可,甚至视之为理所当然。譬如,在某地主政的市委书记因腐败而于1995年锒铛入狱,而由于新上任的市委书记缩手缩脚,当地经济发展迟缓,因此在当地群众中间就曾流行过“宁要贪污犯,不要大笨蛋”的说法。可以说,这样的社会环境必然成为腐败的土壤,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腐败现象的泛滥成灾。

 

毫无疑问,在当下的中国,腐败已经成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经济的严重障碍。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不铲除腐败就难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严峻时刻。或许,这也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现实背景和国家发展需要。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不能懈怠,但不能成为腐败的借口和理由。改革开放以来,推动经济发展始终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这是基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而实现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应当说,致力于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顺应历史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因而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在“发展是第一要务”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是最好的证明。尽管中国的发展还很难称得上是一种模式,但是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经验仍然不可小觑。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不当的取向:一是考核党政干部的政绩几乎把GDP的增长当作了唯一的指标。于是,在不少地方出现了所谓的政绩锦标赛,以至于不少官员为了达到GDP增长的目的,竟然可以不择手段。于是,各种各样的腐败手段频现,以至于在不少官员那里,党纪国法遁于无形,思想道德底线屡被突破。二是在GDP考核指标的导引下,不少官员尤其是各地方、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竟然把发展之功毫不客气地揽到自己名下。其目的就在于:借助于发展的成绩而捞取职位晋升的资本,与此同时,可能也是最为重要的,以发展来促成腐败、掩盖腐败,或者企图以发展来抵消腐败的恶名

 

其实,这两种不当的取向存在着对于“发展”的认识荒谬:在一些党政干部看来,似乎发展是(或者主要是)他们的功劳,是他们的能力和魄力而造就的。于是,他们躺在所谓自己的成绩簿上而忘乎所以,甚至自我膨胀,心甘情愿地遭受“糖衣炮弹”的袭击,对党、对国、对广大民众却失去了敬畏之心。于是,他们过分追求甚至盲目追求本地方、本部门的发展,却基本上没有了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更没有了忧患意识。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却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肯定地说,离开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终将一事无成。当然,退一万步说,即使发展是他们的功劳,也不能成为可以腐败的借口和理由。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又可以看作是腐败的思想根源,因此,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思想上的正本清源。

 

我们可以说,越是要改革、要发展,就越是要从严治党。我国的改革走的是一条先易后难、先外围后核心、先外延后内涵的渐进式路线。经过30多年的改革,简单的、外围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剩下的是那些比较难以解决的核心问题,例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法制不健全、不配套问题,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问题,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利益分化和固化问题,生态恶化问题,等等。这些都意味着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

 

但是,改革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遇到困难而退缩,那是懦弱的表现,这决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固然,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必然面临多重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迎难而上,这些困难和挑战就能一一化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就能变危机为机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改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更是需要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这是改革的前进方向正确并最终实现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保障和后盾。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毫无疑问,这是时代发展到今天而赋予党的历史使命,自然也对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当前,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更为复杂尖锐,各方社会力量因利益的分化和固化而出现了关于改革的政治分歧,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改革的前景更加难以预测和把握,因而需要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需要全面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需要提高党拒腐防变的能力,更需要有壮士断腕的改革勇气。没有这样的能力和勇气,就难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历史使命,就有被时代、被人民抛弃之虞,就有失去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能力之虞,就有失去民心的政治风险。因而,越是要改革、要发展,就越是要从严治党。换句话说,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打造一个清正廉洁、科学民主、运行高效的执政党,方能有效推进改革的深化,提高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为此,我们要优化政治生态,为发展创造良好政治环境。综观世界范围内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从来没有一个腐败的政党能够做到科学执政和长期执政的,而且恰恰是因为腐败而导致经济发展迟缓乃至经济秩序混乱和衰退,进而失去执政地位的政党不在少数。在这里,“腐败是发展的润滑剂”的论调不攻自破。自然,这也给国内那些认同这一论调的人以警醒和启示。

 

应当说,腐败与发展是不可能并行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腐败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是腐败推动了发展。的确,一些腐败了的党政干部在发展经济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本领,也在实际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这并不能把发展归功于腐败。如果离开了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再有本领的党政干部也将无用武之地。即使是一些腐败行为在客观上产生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效果,但是,如果把它和腐败所产生的恶果进行比较的话,那么,答案将是不言自明的,而且这种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尽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反腐败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发展也一直在行进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腐败,一些腐败现象也未能得到及时的遏制,以至于造成了腐败现象的蔓延,造成了政治生态的恶化。而且在事实上,腐败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毒瘤和障碍,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力。这也可以看作是为什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原因。

 

腐败不除,难以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难以构建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政治环境。应当说,这已经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强力反腐、加强党建的举措,既“拍苍蝇”,又“打老虎”,腐败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党风、政风、社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党的治国理政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都是从严治党带来的成效。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在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利益的博弈,出现因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阵痛,但是,要继续深化改革,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这种阵痛是必须要承受的。“痛”解除了之后,必然是更好、更快的发展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改革需要从严治党,发展需要从严治党;改革和发展没有完成时,从严治党也没有完成时。或者说,改革在路上,发展在路上,从严治党也就在路上。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

主编:王多

图片编辑:雍凯

题图来源:东方IC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