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创作根雕半世纪,松江老人终于圆了一个梦
分享至:
 (3)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居嘉  2016-10-02 13:23
摘要:因为树根完全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其形状不可能完全与现实生活的东西相像,如老人的代表作《雄鹰》,三面看都像鹰,但同时又像头牛,创作时,他并没有去掉某些部位来让作品看上去更像一只精雕的鹰,而是保留大部,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今年对松江民间根雕艺人戚来发来说,是实现夙愿的幸运年。前不久,经过多年的奔走呼吁,他的根雕艺术馆终于落地开张了,眼下隔三差五就有一些爱好者前来参观、品鉴。

 

年近八旬亲眼看到这一切,老人感到很满足,“多年积累的作品终于有了一个好去处,可以让更多爱好者欣赏品味根雕这门艺术,我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去年,戚老截取了一段20年生的黄杨树根作为作品源,经浸水泡制、去皮、剪裁修整等步骤,创作出一只海龟造型作品,再在“龟背”上放置一个像极了蜗牛的杂木树根,两件小作品尺寸比例协调,被戚老组成一套“海龟蜗牛行进图”。

 

他解释道:海龟与蜗牛都属于爬行动物,它们在一起活动不显得突兀,造型上采用无底座动态构图,似像非像,用树枝凹成的造型让两只动物看起来雄壮朴实、神气十足。寓意上,整个作品采用拟人化手法,表现了海龟与蜗牛坚毅、稳健、协调的内涵特征,具有“行稳致远”的深层意境和时代意义。

走进戚老的根雕艺术馆,类似的“小而美”作品有很多,整整三面墙的玻璃橱窗内,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他的心爱之物。专业的灯光配合着相关的文字说明,立刻让原来藏匿于“深闺”的这些根雕作品“高大上”起来。据介绍,戚老现有300多件系列根艺作品,多年的创作让他从根艺的选材、创作工艺、确定主题以及构图模式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观点。不止于创作实践,关于根艺,戚老还有自己的小理论。

 

戚来发的作品大多不油漆、不精雕细琢,充分利用树根的自然天趣,少“包装”。观其作品,表面上显得较为粗糙,但仔细观赏后发现,正是这种粗糙表现了其自由豪放的风格和深层次的寓意,在树根不规则的纹理中,可以寻找到动态美和静态雅的完美结合。如“体育特写”系列的《掷铁饼》、《练功》、《旋律》等,完全利用原材料被藤缠绕留下的曲线,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动感,正好符合体育运动的特点。

 

戚老目前创作的作品大致可分为六大类,分别为怀古经典、自然景观、动物世界、现代情趣、植物花卉以及体育特写系列。如果将每一大类组合在一起,就像气势磅礴的组诗、场面震撼的合唱,如《龟兔赛跑》表现古老的寓言,《龟兽图》表现曹操同名诗的意境,《天伦之乐》由一头大象和一头小象构图,生动有趣。这些组合拓展了根雕艺术,最大化地丰富了表现内容。

 

利用树根纯天然的特性,戚老将他的根雕艺术与现代美术结合起来。因为树根完全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其形状不可能完全与现实生活的东西相像,如代表作《雄鹰》,三面看都像鹰,但同时又像头牛,创作时,戚老并没有去掉某些部位来让作品看上去更像一只精雕的鹰,而是保留大部,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从1966年喜欢上根雕艺术后,戚老的爱好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多年来,他的根艺作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人应邀参加多项艺术活动,并先后举办过十余次个人作品展览。1994年,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为其举办了“戚来发树根艺术研讨会和个人作品展”,并对其100多件作品进行了为其两年的展览。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他评定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近年,不仅多家中外媒体对他做过采访专门报道,上海电视台还为其制作了《巧夺天工——戚来发根雕艺术》专题片。

 


(本文图片来源:岳诚 摄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