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虎头鞋皮影戏进校园,新一批34家非遗优秀传习基地落地
分享至:
 (4)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16-09-24 18:32
摘要:一个基地带动10所周边学校,联动成一个社区。近年来,上海先后命名57所以学校为载体的“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让更多孩子传承上海灯彩、中华盘艺、沪剧、漆艺、海派面塑、麦秆画、龙狮、皮影、丝网版画、篆刻等优秀非遗项目。

海派面塑、三语皮影、江南丝竹、黄德林纸艺文化、赵巷田山歌、崇明糕制作、安塞腰鼓……今天(24日),来自全市16个区的43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学校、部分上海老字号“舌尖上的非遗”项目在黄浦区文化馆参展,为100个亲子家庭及广大中小学生带去了欢乐、创意与智慧。现场,每一位非遗传承“小达人”演示了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技艺,参观者近距离感受到学生创意的一件件非遗文化作品。

 

来自松江区三新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张钰昕说,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顾绣。“起初从绣直线、曲线,到如今可以独立绣出一幅完整的作品。”小张感受到,顾绣可以令她修身养性。2008年3月,经松江区文化馆牵线搭桥,三新学校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艺术引入课堂,纳入课程。学校平时每周开展一次顾绣社团活动,每周小学、初中各设有一节顾绣拓展课。

三新学校 顾绣

虹口区中州路第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陈静怡,如今已能独立装帧书法古籍作品。“毕业时,每个孩子都能提毛笔写字、学会书法装帧。”书法老师李丽说,3至5年级的学生每周都要系统学习书法,5年级时还要学习一年装帧技艺。古籍装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内容,为了解决此问题,学校在复旦大学研究生导师的帮助下,开发了6套教材,方便学生学习。在巧帧工坊,孩子们甚至可以亲手装订图书,触摸到装帧技艺的演进历史。作为上海市书法教育实验校,中州路第一小学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书法发展的历史、汉字的演变过程、认识文房四宝,还能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马陆育才联合中学 竹刻

传承优秀非遗项目,还注重不断创新。徐行草编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地域文化的象征。2008年,徐行草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正濒临着失传的窘境。为了传承非遗文化,嘉定区徐行小学开展“黄草编织——指尖捻出梦想”项目,通过学校教育,把草编文化传习延伸于家庭、社会和网络,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清华中学 上海灯彩

虎头鞋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青浦区世外·尚美中学在原有的“纸艺虎头鞋”校本课程基础上,不断借鉴完善,还开发了虎头鞋衍生课程,如:目前已开设了“创新虎头鞋”、“吉祥彩鱼”、“吉祥串串”、“面塑”等校本课程。

 

发展非遗,师资力量是重中之重。闵行区文来实验学校将皮影项目引入学校,在皮影传承人的带领下,学生学做皮影道具,编排剧本。学校还组建社团,结合双语学校的特点创出一条“皮影+非遗”活动项目的新路——从中文皮影戏发展到英文皮影戏、沪语皮影戏,成为一枝独秀的“三语皮影”。

 

近年来,上海着力在教育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实施了“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等“六进”机制,不仅在小学至高中阶段推广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课本》,还在各学科教学中全面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线下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构建起网络博物馆模拟参观,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将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纳入评价信息。

园南中学 黄道婆棉纺文化传承

今天,新一批34家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非遗优秀传习基地成立。近年来,上海先后命名了57所以学校为载体的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传习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


本文图片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