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在现场 |“坐牢也不送女儿上学”当事人:“跑调”的11年
分享至:
 (13)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茂君 孔令君 2016-08-26 19:31
摘要:不为猎奇,也不轻率下结论,只愿亲情不再成为“在家上学”的幌子。

这似乎是李家在11年家庭教育成果中,最能拿出来表演的了——

 

几首曲子,小提琴或电子琴,均有跑调处。父女俩对着蜂拥而至的记者,奏了一遍又一遍。

 

李婧磁小学3年级被父亲李铁军带回家上学,已离婚的母亲起诉,法院也判该回学校,可李铁军“宁肯坐牢”,也要在家自己教孩子。

 

当年,四川泸州的李家就广受争议,可仍有人敬佩他是条汉子,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你瞧,“童话大王”郑渊洁不也在家教孩子?还有,近些年大城市各类“私塾”层出不穷,都是值得探讨的教育新方式。

 

可11年过去了,李家的情况很是出乎预料。李婧磁今年21岁,依旧没户口,坦言若做初中试卷会不及格。记者问李婧磁人生规划是什么,她答“研究磁场”,要是没能力实现研究目标,就去擦皮鞋。她紧接着反问记者:“你听说过这个世界还有人会饿死吗?很多人觉得擦皮鞋低人一等,我觉得人人平等。”

 

不少人说他们家“奇葩”,可当地却有崇拜者。记者见过几位30来岁的年轻人,夜里带了酒菜来看“李伯伯”,划拳聊天。李婧磁不参与划拳,一旁加油鼓掌,偶尔捧腹大笑。间歇,李铁军腰板挺直,转向身边人,突然开始谈论人生感悟:比如“做人容易,做个好人难”;还比如“人都是逼出来的”;又如“我从来都是帮助别人,我不要别人帮助我……”年轻人连连点头,他们很欣赏李铁军既“博学”,又“能开导人生”,认为他“完全能教好女儿”。

 

实际上,泸州李家11年间,被当地媒体数次报道,各类不同于常人的教育言论和做法每次都能引发热议。这段时间,各地媒体涌来,摄像机将狭小的李家拍遍,带着猎奇心态,也夹着对家庭教育方式的探讨。李婧磁不再有时间学习,李铁军依旧来者不拒,对记者们侃侃而谈。可记者们再三追问“怎么教”,李铁军总是避而不谈,或者含糊带过,他更爱提的是自己的“多才多艺”……而李婧磁,则千百次说自己现在很好,父亲的教育没错,除了英语父亲什么都能教。

 

记者隐忧,“在家上学”相较“在学校上学”,原本应该更能因材施教,更加体现个性化的开放理念,可若家长未必有专业的教育能力,未必有开放的教育视野,那么“在家上学”很可能会深陷困局。更可怕的是,“在家上学”有时甚至会成为一种家长不负责任的“幌子”。

 

“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上学”的11年成果究竟如何?记者现场细细观察,试以客观视角呈现,其中利弊,值得深思。

 

 

“小技艺”

 

李婧磁没有任何化妆品。为数不多的护肤品中,有一瓶国产洗发水和一瓶沐浴露。在这个建于上世纪70年代、多数出租车司机都找不到的老小区,在这个墙面凹凸不平、只能看出很久前用石灰刷过的家里。

 

但她有些可以展示的“小技艺”。

 

父女二人给记者演奏过乐器——李铁军正襟危坐于电子琴前,李婧磁拿好小提琴,然后父女彼此点下头,演奏就开始了。二人身体随乐曲晃动,家里养的几只鹦鹉围着他们飞来飞去。曲子是《走西口》和《梁祝》,奏完后,二人击掌欢呼,默契而亲昵,满头热汗的李铁军出去洗了把脸,李婧磁抖动双腿撒娇要喝水。记者虽非音乐科班出身,可曲子听起来磕磕绊绊,均有跑调处。

 

几首曲子,对着一批批来的记者,演了一遍又一遍。家里共有3把乐器,一把老到感觉可以捏碎的小提琴是李铁军1962年买的,一架电子琴是20多年前他妹妹送的,二胡则是一位朋友所赠。

 

21岁,原本是读大学的年纪,李婧磁依旧在家学习。她在用彩绳自制的笔筒上写了日程安排,字迹秀气,可谈不上好——学习方面,列举了“画画、音乐、背书、练字”;运动方面,列举了“拉伸、仰卧起坐、跳绳、羽毛球、篮球、跑步”,其中一些,还备注了次数和强度;家务方面,写着“打扫、洗衣、做饭”。

 

除了乐器,李婧磁能展示的“技艺”还有画画,可她画得很一般,她也承认,最近刚刚开始学。这11年,李婧磁“什么都学”,“不到半天学会拉二胡,今后还想学学古筝和琵琶”。

 

记者反复问,11年学过“这么多东西”,哪样印象最深刻?李婧磁细细想了很久,先是坦言自己“不喜欢看书,静不下心”,而后说起她极少数完整看过的小说《羊脂球》,她对其中的情节印象很深:“一位军官拦住了一帮逃难的人,军官要求车上的妓女陪他过夜,就放行一车的逃难者,妓女为了拯救大家生命就应了,然后众人没事了,却唾弃排挤她……”她突然感慨起来:“这个社会啊,你有利用价值时就利用你,没有利用价值就抛开了。”

 

她在一张小卡片上写下:“非要现实给你一巴掌/你才知道社会有多虚伪/非让所谓的朋友把你伤的(应为“得”)什么都不是/你才知道/人心可畏。”她和父亲都对记者表达过“这个社会很不好”。

 

而父女俩形影不离,同进同出。毕竟,没有同学,没有玩伴,终日相伴的,只有退休的父亲,李婧磁能依靠的人显然不多。她有好几张小卡片,写着励志的话,其中有7个“自”:自立、自珍、自尊、自强、自律、自爱、自信。她还写了“适应孤单,享受孤独”。

 

“民间科学家”

 

李铁军坚持认为,自己能教好孩子,而“学习就是玩”。

 

听起来不错,在11年的教学过程中,李铁军常在上午带女儿出去,遇到什么说什么,仔细观察,收集资料。李铁军的想法很简单——知识够用就行。比如化学记住有哪些元素就行了;而物理呢,声音传播速度这些基本的要学;还要出门辨别植物、石头、昆虫,看看形状,闻闻味道,每种东西分什么种类,长在什么范围;夜里看天上星座,哪个在哪里,都要知道。

 

李铁军喜欢天文,就教女儿背下了各个星座。在李家朝北房间的墙上和屋顶上,画满星座简图,屋顶中央是北斗星……

 

不少知识均由李铁军口述,一些常识是对的,可其中也常有错误。他张口就能上课,比如他教女儿背“风雨雷电是怎么来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风;水汽蒸发遇冷就是雨;而雷分5种,天地雷、云层雷、球状雷……碰到哪里,哪里就引爆了;电嘛,正负极对撞产生电……他的话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记者插不进话纠正。

 

李铁军太过自信了。他自称初中毕业,文科不好,可几何很好,“越是难的题目算得越舒服”;他自称是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泸州分公司的退休职工,当年是铆工,既会画画,又会打篮球,还会拉小提琴,在单位很受欢迎;他还向记者反复强调自己学了足够多的“科学知识”,“你将图纸和材料拿来,我就能造出飞机、轮船,几十年前我就想,飞机要能原地起飞、原地降落”。

 

或许因此,李铁军教女儿,从不用教科书,而用他之前长期搜集的一些资料。记者在李家看到了许多书,不少是关于绘画的,比如《名家技法画例》《素描技法》《名家国画技法·古代仕女》《动物画法》等;还有一些是杂书,比如《电视断案》《最有趣的人体百科》。

 

在这些书的作者中,李铁军比较欣赏彭大泽。这位常被媒体报道的“民间科学家”,曾独创“万有斥力”理论来挑战牛顿。他寄了不少书给李婧磁,其中包含自己写的书《撕裂长夜的闪电》,提出“万有斥力”,并在书中自称“当代哥白尼”。

 

记者多次请李铁军再提供一些他搜集的资料,他不肯,说在箱子底下,翻不出来了。

 

李家朝北房间的写字台,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据说是李铁军早年教过的一位学生家长送的,用一块花布盖着,已经一个多月没打开,鼠标上落满很厚一层灰尘。以往,李婧磁偶尔会打开这台电脑查查资料、看看电影。如今,她手里经常捧着手机,家里装了个无线路由器,她能在网上看视频。

 

无论有没有网络带来的外界影响,李婧磁都很认可父亲:“我爸除了英语什么都能教,不固定教什么,看到什么教什么。”

 

李铁军至今坚持认为,若把女儿留在学校“应试教育”,“就废了”。为什么?他解释说,有的人大脑发达,有的人小脑发达,李婧磁记忆力差,属于小脑不发达,不适合到学校……

 

对于父亲的话,李婧磁看看他,微笑说:“我的记忆力确实不好。”

“磁场研究”

 

李婧磁21岁,当年的同学少年,有人没读大学,早已工作,还有人娃都养大了。

 

但是,李铁军似乎没有让李婧磁外出工作的意思,若谈及女儿是否有男朋友,更显得有点反感。多少年来,父女俩都依靠李铁军2700元退休工资生活——每月生活1500元左右够了,其中水电煤200元左右。

 

孩子总要有谋生技能吧?李铁军倒不愁,他觉得李婧磁现在什么都懂,每样都懂点,只是还不精,要学的还没有学完,古生物学、遗传学、医学都要学;他还觉得,女儿应该要学会看图纸、制图,得有美术基础,于是前不久让女儿开始学画画,素描、油画都得学。

 

李铁军告诉记者,5年前成都和深圳等地,都有人“高薪”聘请过李婧磁,可父女俩不去。记者追问什么单位,父女都说“想不起来了”。

 

21岁,已不是孩子,除了“研究磁场”,李婧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吗?万一什么都不成功怎么办?她给了记者一个孩子气的回答:“就去擦皮鞋。”

 

你擦过皮鞋吗?记者问。

 

没有。这也是一份职业,没做过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去想呢?她反问。

 

那父亲更老了怎么办?生活没压力吗?记者追问。

 

没有。学习就是我的工作,只不过别人工作是赚钱,我是往外掏钱而已。她说,相信父亲真爱她,以后不会让我照顾他;相信自己能养活自己,是个人就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记者一时无言以对。突然想起,李婧磁是非婚生子,便问,你还没户口,怎么办?她说:“户口无所谓。”

 

他们似乎更愿意相信,父女的“磁场研究”,未来定能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成功。李铁军目前能透露的,是李婧磁“研究出的磁场已经能够让人类寿命延长20到30年”;能支撑这个成果的,是父女在彼此身上做实验。

 

比如,李铁军73岁的年纪,“却没有得帕金森症,喝酒没有得肝癌,脸上的老人斑也比10年前少了很多,自己从不刷牙,牙齿却一颗也没掉……”

 

另一个论据,是他们用“磁场”给几十位农民治过病,都不收钱。李铁军说实验过程暂不能公布:“什么时候公布,要和政府联系。”

 

记者探究实验怎么做,李铁军不答,转而谈一些带着明显错误的论断,比如说帕金森症就是中国的风湿病,腰间盘突出是更年期前兆……

 

记者只能再问李婧磁“何时开启这项研究”,她答:“大概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吧。”

 

记者委实不解,“磁场研究”究竟是什么?李婧磁用通俗说法跟记者解释:我研究的是磁场对人的影响,比如磁场能让睡一张床的人做不一样的梦,磁场还能解释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她补充说:“其实,我18岁就能公布这些成果了,但是我爸觉得我能力不够,就往后拖吧。”

 

父女显然很看重“磁场研究”,给女儿取名李婧磁,“磁”字也是因为当年李铁军研究磁场,深望女儿未来也研究磁场。

 

关于“磁场”的言论,正是李家“在家上学”被网上网下广为嘲讽的最重要因素。

 

反对的声音

 

反对李婧磁“在家上学”的声音中,最早也是最激烈的,来自李婧磁的母亲李安素——

 

11年前,她曾为此起诉李铁军,希望女儿能重返校园,可最后不了了之。据李铁军说,他与李安素分开时有协议:“她不负责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此事被媒体数次报道,李安素也回来过几次,在李婧磁的印象里,“来了就是吵架,带一堆人来吵架”。

 

有记者曾在报道中提出过质疑,也有学者认为,李铁军以父亲的名义剥夺了李婧磁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就剥夺了她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教授文新华告诉记者,李婧磁的成长过程中,脱离学校教育造成同辈群体关系的缺失,而同辈群体的关系,有时候比亲子关系更重要。具体到教育本身而言,李铁军的教育方式是片面且存在缺陷的,很难搭建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文新华认为,全社会都要正视这类问题。孩子绝非家长“私产”,可以随心所欲处置,即使一些家境特别好、认为有能力聘请家庭教师而对抗义务教育的,政府也有责任建立起针对这类孩子教育的责任机制,包括评估和认证,监督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此类打着亲情幌子造就的悲剧。

 

但是,似乎没人能影响李家父女的决心。李铁军至今认为,若女儿在学校会和不好的学生在一起,“思想抛锚”。可是,他却男女有别,若是儿子,他则要求“至少初中或高中毕业”。

 

李婧磁对母亲印象并不好,她印象中的妈妈喜欢在麻将馆耍赌。她记得有次爸爸被派到新疆两个多月,和妈妈一起过“很难熬”:有天晚上醒来发现她不在,哭得惊动了楼里所有人,邻居直接抱到麻将馆找人,然后妈妈带着自己继续打通宵,次日也没吃早餐……李婧磁甚至不记得母亲的样子,也不想她,话中带着恨和愤怒:“我上不上学,关她屁事?还以我的名义告我爸?”

 

然而,李家墙上显眼处,却挂着李安素学画时两幅素描作品,标注了“画只卖不送”。为何要挂李安素的画?李铁军说当时她只学了3个月,就能画到这个地步,言下之意,是勉励李婧磁也要认真学画。

 

可是,目前李婧磁对画画并没有展现出天赋。她谈起自己和母亲的相像之处,在于性格都强。她大笑着说起9岁时一件小事,她从北京回家的火车上,遇到一位“好像是教授的老者”。她问他:你喜欢抽烟、喝酒、打牌不?对方说不喜欢。于是李婧磁就说:“那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没多久,她就被带离了学校。此后,“从来没有后悔不上学”。

 

或许,她内心是快乐的,至少在演奏完曲子与父亲击掌欢呼的时候。就是那些,跑调的曲子。

 

图片来源:李茂君 摄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eyes_lin@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