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中国金牌减少,观众不介意!这样真的好吗
分享至:
 (6)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丹韵 2016-08-23 06:05
摘要:文明社会,有太多东西确实比金牌更重要;但金牌,仍然重要。我们不能不在乎。

 

里约奥运会闭幕。许多人注意到,中国金牌数比往届减少,观众则比往届大度。

 

路透社用“陌生”来形容中国金牌数以一块之差输给英国。这似乎是2000年以来,中国队最差奥运成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连外媒都说“这届中国观众不同”,金牌带来的自豪感不再是唯一的主导情绪。年轻网友热衷于个性选手、偶像崇拜。选手无牌同样收获喝彩和广告青睐。

 

美联社写文称,宁泽涛从里约空手而归,人气丝毫未减;孙杨未能晋级1500米决赛,中国观众也没有攻击;傅园慧更因坦率直言,掀起全球话题。这篇文章被《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纷纷转载,标题醒目:《宽容的中国公众坦然接受越来越少的金牌》。

 

国内媒体同样不遑多让。别的文章不说,里约奥运早期,就有人写道《这一届观众特别给力,但我们还欠刘翔一个道歉》,可谓“唯金牌论”的反思代表。

 

一切似乎证明,中国正从举国体制下苦哈哈地拼金牌,回归体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背后原因也可以稍作简单归纳:

 

一是目前的经济规模,我们已无需用金牌数来证明中国崛起。

 

二是中国社会,已进入大众文化、互联网共谋的娱乐狂欢中。从商业、文化到媒介传播,都遵循一条逻辑:曲折故事胜过简单结果,话题性可能比金牌数更有热度。

 

可喜可贺,金牌减少,而观众不那么介意。但这样真的好吗?

 

竞技体育的最大看点是什么?当然是谁能夺金。银铜固然欣喜、虽败犹荣值得尊敬,但对金牌的关注总是最大。这种心情,哪怕讲上三天三夜的人文道理,最后也难以说服。不然,诸多外国选手何必先声夺人,赛前就宣布要拿金?何必夺冠后,还要指着屏幕告诉全世界“我是No.1”?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兵”。追根溯源,奥林匹克运动开始之初,古希腊人只给第一名戴上桂冠,欢呼胜利,没有其他人的份。发展到现代,奥林匹克增设了第二、第三的名次,表示他们也很优秀,同样值得欢呼,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但以上种种,并不意味着奥运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金牌不重要。这不符合竞技心理,也不符合观赛期待。如果连第一都不去想,那还叫比赛吗?

 

我们可以在赛前说,不想名次,发挥平时实力就好,其实那是为了避免紧张失误,最终还是为了赛出水平;我们可以在赛后说,不在乎结果,奋斗就好,其实那是为了不留遗憾,投入下一次角逐。这些话,究其本质,还是直指金牌。

 

古人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先有鸿鹄之志,力争第一,随后才谈得上如何“淡看名次”。

 

这一届奥运,不少评论认为,光有金牌不代表什么,许多都说得很有道理。我理解大家更想强调金牌之外的东西。因为我们曾经给予奥运太多的“附加符号”:

 

它代表中国终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代表我们要在全球面前争一口气;代表国家展现出的综合实力;代表中国人积极的精神面貌和形象……而如今,随着文化自信,这些附加外衣正被一层层褪去。但也不能褪到全身赤裸,“金牌数不重要”的地步。

 

退步的奖牌榜,能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奥运策略。比如更加人性化的体校训练、更加日常化的全民健身、更加合理的市场机制,等等。但有一点始终不变,我们应该在乎金牌——仅仅因为这是比赛而在乎、因为人类挑战极限而在乎、因为奥运精神让观众热血沸腾而在乎、因为竞技体育不断唤醒人类前进、再前进的本能而在乎!

 

凡事过犹不及。争第一是比赛的本质;争第一,是人类通过竞技突破极限的标志。丧失夺金之志,就不会有“更快更高更强”,不会有苦心孤诣的拼搏和动力。

 

文明社会,有太多东西确实比金牌更重要;但金牌,仍然重要。我们不能不在乎。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邵竞(编辑邮箱:gongdy034@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