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竹刻里领略古代文人精神世界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6-06-27 06:03
摘要:周颢竹刻艺术特展亮相上博,从中可以领略嘉定竹刻的艺术高峰。

由于传世作品太少,个人竹刻展在博物馆中并不多见,“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正在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全部44件(套)展品动用了八个文博单位的收藏,其中周颢作品32件(套),竹刻作品12件,通过系统展出周颢的镌刻和书画作品,力图全面呈现他的艺术世界,也为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文人艺术与工艺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一个富于深度的案例。  

 

周颢(1685-1773),字晋瞻,号芷岩,清代最著名的竹刻家,中国竹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作为一名擅长诗文、精通书画的文人,受家乡嘉定地区竹刻传统的影响,周颢将自己擅长的绘画,特别是山水与竹石施于刻竹,开创了独具的艺术风格,对其后的竹刻艺术影响深远。人们认为他在竹刻历史上的地位,如同诗圣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周颢一生经历了清代最鼎盛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最后的一个高峰。周颢在充分掌握嘉定派竹刻技艺的基础上,将文人绘画的意境与品格完美地融入其作品之中,开辟了“用刀如笔”、“合南北宗为一体”的全新境界,成为将文人艺术与工艺美术进行融合并取得最高成就的一代宗师。其竹刻作品既有洗练的造型与装饰,又有丰富深邃的审美意蕴。竹子本身在中国文化中就是文人精神世界的象征,而周颢利用竹子雕刻的作品,将这种象征进一步物化,凝固为书斋中精美的文具,如笔筒、臂搁等。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山水·人物”展示周颢山水与人物题材的绘画和竹刻作品,着重介绍其师法宋元的山水画风以及在竹刻上的表现。第二部分“竹石·书法”,通过竹石这一周颢绘画与竹刻创作中最常见的母题,让观众领略作者“风姿雨叶,无不曲肖”的画竹、刻竹成就,及其高超的书法与刻字艺术。

观瀑图轴

竹石图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员施远介绍,“从文人竹刻来说,周颢可谓达到了顶峰,无论是格调还是工艺。他之后的有些人格调不错,但工艺达不到他的水准,所以,周颢被认为是一个转折点。”

 

由于周颢竹刻当时倍受士林珍赏,他开创的竹刻新风在当时和后来出现了大量的学习和模仿者,伪作也十分泛滥。在展览的第三部分“影响·赝鼎”里,选取了受其影响的著名竹人之作和各类仿制品进行展示。“周颢作竹刻主要在于朋友间的交游把玩,不会拿出去贩卖,但从明代崇祯、天启年间开始,嘉定竹刻已经成为了嘉定的土特产,人们要到嘉定游玩、做官,总要带点竹刻回去,也催生了很多‘作坊货’。”施远说。

 

周颢的精品力作大多完成于五十岁之后,直至晚年犹创作不辍。这次展览以周颢中晚年的作品为主,包括其六十岁时创作的竹刻代表作《松壑云泉图竹笔筒》、七十一岁时的绘画代表作《竹林幽居图轴》以及去世前一年的《人物山水图册》。

松壑云泉图竹笔筒

竹林幽居图轴

竹刻在雕刻中品格特别高,相比其他雕刻工艺,在工艺技巧外还要有文人超越的层面。作为有着多方面艺术才能的综合型艺术家,周颢不仅竹刻与绘画饮誉江南,也擅琢砚与篆印,并有《芷岩诗钞》传世。虽为儒者,周颢好读书却无意功名,不去参加科举考试,一心投身艺术创作,虽与当地的名流交往频繁,却刻意保持与官员和富户的距离,以免其自由的艺术空间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干扰,且一生都在嘉定乡间度过,赢得了隐士的美名。他爱酒,在其晚年,人们视白须飘洒而酒量依然惊人的周颢如世外之人。施远介绍,“身为一个竹刻家,至少要具备不慕名利、多方面的文艺修养、真性情这三方面的素质。”

 

“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

时间:6月16日—8月15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本文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ljn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