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杨树浦,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红色记忆
分享至:
 (3)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敏 2016-06-24 21:59
摘要:上海杨浦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哪些“红色印迹”?日前,由杨浦区档案馆举办的“杨浦的红色记忆”主题展览开幕,向广大市民展示发生在杨浦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

上海杨浦区,历史上又称为“沪东”、“杨树浦”。她是上海近代工业的发源地、高等教育的集聚地、民族市政的中心地,拥有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三个百年”的深厚历史底蕴。杨浦也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哪些“红色印迹”?日前,由杨浦区档案馆举办的“杨浦的红色记忆”主题展览开幕,向广大市民展示发生在杨浦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该展览将持续至10月底,期间还将移至国歌展示馆展出。

杨浦临青学校的“孩子剧团”,宣传抗日,影响全国,被茅盾称赞为“抗战的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葩”。

“杨浦的红色记忆”展览包括图片展和实物展。其中图片展分五个板块,通过丰富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示了建党初期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在杨浦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革命理论,沪东地区的中共党组织领导杨浦人民开展红色革命斗争的历史。

 


【历史回眸】

在建党初期,杨浦这片热土诞生过许多令人难忘的第一:

1920年,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等5人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1920年,第一个新型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在杨树浦筹建;

1923年7月,杨树浦地区建立第一个党的组织;

1924年1月,杨树浦建立上海工人中最早的团支部之一。

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歌,穿越时空,成为永恒,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杨树浦——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杨树浦是上海近代工业发展最早、最为集中的地带之一,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工业中心,有“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称。杨树浦的工业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在这里先后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机器造纸厂、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中国最早的机器纺织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最早的外商纱厂……到20世纪20年代,杨树浦已经成为工厂林立、码头集中,以纺织、卷烟、机器、造船为主,包括水、电等市政公用事业的综合性工业区。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位于杨树浦的自来水厂、发电厂和煤气公司。

1919年,杨树浦一带拥有工人20万,占上海全市产业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国工人数量的十分之一。当时的杨树浦流传着一句民谚:“若要苦,杨树浦”,深刻揭示出当年工人苦难的生活境遇。作家夏衍创作的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就是在杨树浦地区的日商上海纱厂(后为上海第九、十五、十六棉纺织厂)及大康纱厂(后为上海第十二棉纺织厂)进行调查后写成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苦难深重的杨树浦地区工人从十九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顽强的反抗斗争。这些早期的罢工斗争基本上是自发的、个别的、局部的,虽然最后多数是以工人的失败而告终,但多少也反映了工人阶级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在杨树浦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给苦难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镶嵌着铁锤与镰刀的党旗,指引着杨树浦地区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劳苦大众前赴后继,英勇奋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建党以来,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杨浦留下了战斗的足迹:1919年,毛泽东曾三次在杨树浦为赴法留学的学生送行;周恩来曾在这里直接指挥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陈独秀、李次山等在此发表过讲演,传播革命思想;林育南、刘少奇、何孟雄、恽代英等曾在沪东担任区委书记。

1938年2月,邓颖超、张月霞与孩子剧团成员合影。

1920年4月18日,上海工人阶级第一次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陈独秀作了“劳工要旨”的演说。怡和纱厂、祥泰木行等工人代表参加了筹备会及筹备工作。5月1日,沪东各业工人代表参加在老靶子路(今武进路)空地上举行的纪念国际劳动节大会。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5人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简称“中共发起组”),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起草了具有党纲、党章性质的若干条文。8月15日,中共发起组创办了最早的工人周刊《劳动界》,共办24期。

工人纠察队在倍开尔路人寿里(今杨浦区惠民路419弄)的沪东工人纠察队秘密军训处操练。

在陈独秀、杨明斋的帮助下,杨树浦电灯厂陈文焕和海军造船厂(即江南造船厂)工人李中发起成立上海机器工会,这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纯系工人组成、真正代表工人利益的新型工会。

 


建党时期杨树浦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一种梦想,始终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奋勇向前。1923年7月9日,虹口小组建立,这是杨树浦地区最早的党组织,组长为陈其寿(一度由蔡林蒸,蔡和森之兄担任),组员有甑南山、方观林、谭国昌、谭子崇、王振一、王荷波、高保民、周耕庐。1924年下半年,沪东区设有两个党小组:杨树浦小组,组长陈其寿;南洋烟厂小组,组长向警予,分别有党员13人和8人,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王根英故居

1924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方大学支部在荆州路建立,有团员7人,这是沪东区最早的团支部。9月,中共上海地委派蔡之华到沪东眉州路603号建立沪东工人进德会。这是沪东最早的地区性工会组织,蔡之华任会长,李立三、张佐臣、宝根、黄抡先都曾在这里工作过。

 

1925年8月,中共上海区委决定在沪东成立中共杨树浦支部和引翔港支部联合干事会,前者下属9个基层支部,后者下属12个支部。10月,两个支联会改成两个部委,即中共杨树浦部委、中共引翔港部委。11月11日,沪东区建立共青团杨树浦部委和共青团引翔港部委。

 


周恩来在杨树浦指挥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5年2月,日商大康纱厂4000多名工人在中共杨树浦支部与沪东工人进德会的领导下参加全市大罢工。日商裕丰纱厂(后为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等日商纱厂工人群起响应,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有3.5万人参加的“上海日商纱厂工人二月同盟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邓中夏在《中国工人》第4期上发表了《上海日本纱厂罢工中所得的经验》一文中指出:“这在中国劳动运动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后,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号召“三罢”(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李立三任委员长,刘少奇任总务科主任,在杨树浦、引翔港成立第一、第二工人办事处,领导广大党员、团员、工人进行斗争。

 

1927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亲临中共杨树浦部委机关(华德路斯文里13号)开会,研究部署第三次武装起义事项。周恩来指示:“过去我们只知道罢工示威,没有很好地武装自己,这就无法战胜武装的敌人,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在工人中训练武装纠察队。”2月底,第三次武装起义领导人赵世炎到杨树浦、引翔港地区检查党、工会及筹备市民代表会议等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党中央先后派林育南、刘少奇、何孟雄、恽代英等来沪东任区委书记,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革命力量得到加强。

 


临青学校和孩子剧团

 

1933年秋,在沪东临青坊22号(今临青路116弄10号)出现一所新学校——临青学校。1933年11月,临青学校向失学工人子弟及青年工人敞开大门,白天安排小学生上课,早晚两段时间分别给上夜校的工人上课。学校先后有严镜余、邓劼刚、任崇高、钟韵明四任校长,教师先后共有29名,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与团员。学校老师上课表面上采用普通中小学的课本,而实际上每节课都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传播马列主义,引导学生走上革命道路。

临青学校旧址外景(临青路临青坊116弄10号)。

杨浦临青学校的“孩子剧团”,宣传抗日,影响全国,被茅盾称赞为“抗战的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葩”。

1937年9月3日,孩子剧团成立,吴新稼任干事长(后改为团长),隶属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这是沪东地区中共领导的第一个少儿抗日戏剧团体,其前身是临青学校歌咏队。孩子剧团成立时,20多名团员全是从八、九岁到十五、六岁的少年儿童,团长也只有十九岁。他们以戏剧歌咏为武器,活跃在街头、工厂和学校,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

孩子剧团活动路线图。

 


本文图片:蒋迪雯 摄   图片编辑:邵竞(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