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学者圆桌| G7伊势峰会落幕,日本刷出存在感了吗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勤 2016-05-27 21:45
摘要:七国集团(G7)伊势志摩峰会27日落幕。学者指出,G7峰会成果文件显示,各方互有妥协,但矛盾难掩,成绩有限。安倍将这次峰会视为给其执政团队加分、打赢参院选战的一次主场外交,也是提升日本大国地位、掌握遏华筹码的一次战略博弈。

从“神宫漫步”到出台首脑宣言,七国集团(G7)伊势志摩峰会在场外一片抗议声中落幕。为期两天的伊势峰会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一心藏私的东道国日本是否得偿所愿?G7前景究竟如何?就在峰会闭幕当天,解放日报•上海观察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举行了一场专家座谈会,多角度透视伊势峰会。

 

有踩点未踏深

 

在专家看来,G7峰会成果文件显示,各方互有妥协,但矛盾难掩,成绩有限。

 

在经济议题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G7版三支箭” 写入宣言,即动用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实施结构改革。但是,日方倡导的财政刺激、货币宽松等主张,却因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反对而未被认可。结果,宣言只是笼统地表示,“并行实施机动的财政干预和果断的结构改革”,同时强调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的重要性。因此,专家认为,伊势峰会在协调全球经济治理上没有给出任何启示。《朝日新闻》社论也指出,西方七国并没有找到促进世界经济回升的“特效药”。

 

在全球议题上,宣言就反恐、应对难民问题达成一致,呼吁从根本原因着手,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广泛、长期的战略性对策。但是,宣言就如何进一步采取具体行动却付之阙如,所谓加强反恐叫得很高调,但内容很空洞。其中,唯一让欧盟感到满意的是,宣言把难民问题上升到全球高度,希望G7成员国在这个问题上显示团结。

 

即便是日方硬塞进峰会议程的南海问题,宣言虽然有所触及,但只是对东海和南海的情况表示关切,并强调和平解决的重要性。其中,还有三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没有指名道姓提及任何国家;二是安倍极力主张的“海洋法治三原则”即“基于法律的主张”、“不使用武力和威胁”以及“和平解决争端”最终也未如愿写入宣言;三是海洋安保议题在宣言中所占篇幅不大。

 

专家认为,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一方面,G7其他成员并没有完全按照美日意志行事,安倍推行的遏华路线也未得到与会者完全认同。尤其是对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来说,一则它们更关心的是经济问题和难民危机,二则,中国是欧洲重要的经济伙伴,英法德意还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它们不愿意唯日本是从与中国交恶。另一方面,日本自身也有顾忌,拿捏了分寸,因为日方希望今年能顺利召开中日韩首脑会谈,同时也考虑到9月G20峰会上的日中首脑会面。

 

总体来看,G7伊势峰会有踩点,但未踏深,有一定共识,但无具体行动。

 

内外双重考量

 

从安排与会首脑参观伊势神宫到邀请印尼、越南、老挝等国出席G7扩大会议,另外,还特意安排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峰会结束后到广岛一游,作为东道主,日本用心很深。

 

专家认为,安倍将这次峰会视为给其执政团队加分、打赢参院选战的一次主场外交,也是提升日本大国地位、掌握遏华筹码的一次战略博弈。

 

从国内政治而言,安倍将办好G7峰会作为一大政绩为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铺路。此举可有效提升安倍内阁支持率,助力执政联盟赢得参院选举。据日本放送协会(NHK)的民调显示,日本民众对奥巴马访问广岛给出积极评价的高达93%。只要在参院选举中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就能达到修宪门槛,从而通过重塑对侵略历史的认识来对战后日本的发展道路进行重新定位。

 

从对外政策来说,一方面,通过G7平台刷“存在感”,凸显日本具有全球视野、全球影响和引导世界的能力。举例来说,此次峰会之所以设置涉核议题以及将G7峰会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广岛捆绑,在于安倍试图将G7打造成连接无核国家和有核国家的窗口,宣扬建立“无核世界”的理念,向全世界展现日本的努力和成果,借以提升日本的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借G7峰会鼓动与会国共同敲打中国,掌握遏华战略筹码。比如,峰会宣言确认了日方提出的所谓“伊势志摩原则”,即援助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并将其作为各国在亚洲和非洲合作的标准。学者认为,此举有对抗通过援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影响力的中国的意味。

 

另外,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宣言虽未就此作出判断,但是“笔锋”转向了化解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也显示了对华施压的姿态。

 

对G7要“纵横看”

 

自从二十国集团(G20)被确定为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后,近年来,G7似乎在G20光环的笼罩下日益显出“皮袍”下的“小”来。德国《图片报》调侃“G7沦为小矮人峰会”, 称 G7解决不了世界危机,成员国连自己家里的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只能在日本神宫祈求守护神。

 

关于G7兴衰成败的话题“热”了好几年,唱衰者有之,唱响者也不乏其人。那么,对于这个老牌的多边机制,该如何看待G7在当下乃至未来的地位和角色?

 

学者认为,对G7的现状与发展,必须结合历史与现实立体来看。从纵向维度来看,G7的地位和作用确实在江河日下。首先,G7的经济体量在萎缩。从1992年到2014年,G7在全球的经济比重已从68%下降到45.9%。其次,在涉及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热点问题上,G7的行动能力在退化。如果没有俄罗斯、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参与,G7已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比如反恐、乌克兰、阿富汗、朝核等问题。

 

但从横向维度来看,在全球各种现存机制中,G7依然有效,其存在依然不能被忽视。由于成员都是发达国家,利益较为集中一致,易于达成内部共识,从而对很多议题的设置能发挥重大影响力。尤其是面对外部危机时会抱团取暖,体现彼此关系的紧密程度。

 

因此,综合评估,在全球治理中,G7仍拥有一定建议权和对议题设置的影响力,但是在行动能力上已大不如前,必须与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合作。

 

或许,与其在G7与G20之间划出高下,不如像中国外长王毅所言,G7的成员国也是G20成员国,中方欢迎和希望G7峰会和G20峰会相互协调,相互呼应。

 

出席本次座谈会的学者有叶江、吴寄南、樊勇明、徐明棋、郑春荣、蔡亮、陈友骏(名单据发言顺序),会议由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杨洁勉主持

(栏目主编:杨立群。题图来源:东方网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