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一位上海干部的下基层体验:三天两头往下跑,皮鞋换了好几双
分享至:
 (10)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耀华 2016-05-17 08:14
摘要:我在市、区机关工作了22年,早已用惯了宽大厚重的皮革封面的记录本,觉得那个本子比较“经用”,有点“腔调”。可到了基层,不少同志婉言提醒我:你呀,可别胳膊下夹着大本子往下跑。

  
2014年5月,浦东新区率先推进机关“瘦身”,正式实施“两个15%”的改革计划,即区级机关内设机构精简15%,区级机关行政编制精简15%。


此次“瘦身”,浦东各区级机关累计核减行政编制299名,精简率为15%,核减内设机构39个,核减率为16%。37家区级机关(含直属机构)共选派100多名干部到基层。


两年来,这些下到基层的干部有啥体会和感言,且看这位干部的自述。


作者近照

  

34.19平方公里、40多万人口的三林镇,是我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扎根锻炼时间最长、受到群众教育最深、泥土和草根气息最浓的地方。
 

作为浦东新区机关第一批下沉到基层的干部,从2014年5月到三林镇上班之日起,我在基层工作已有两年,期间,2014年10月,我被选举为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5年1月在镇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当选为镇人大副主席。
 

老实讲,刚到基层的前两个月,说话,做事,打交道,沟通工作,有点像“普通话”忽然改说“浦东话”,总是别扭,有点思念在区级机关的日子,特别是一接到区里的开会通知,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但我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变了,之前我担任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综合处副处长,并非领导班子成员,参与决策不多,而担任镇人大副主席,就成了镇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参与了班子决策。基层一些人会用对班子成员的“敬畏”、“挑剔”等含混的眼光来看待我,我的一言一行可谓举足轻重,更须严格自律。而且基层和机关的职责任务不一样,所处环境不一样,运作方式也不一样,不可能用一个“模子”去套。
 

我给自己的任务就是每周必须拿出50%的精力跑村居。一开始2个多月我集中走访,数着门牌号码,跑遍了6大社区和16个村、53个居委会。令我感动的是,时值夏季,高温酷暑,平日为节约电费而舍不得开空调的居委干部,为照顾我这个“班子领导”,怕我太热,提前开好了冷空调,我知道后,连忙提前关照过去,恳请下一个居委千万不要为我“破例”。第一次走访动迁居民集聚的劳动新村居委,我发现那里竟如同迷宫,小车转来转去没了方向,永泰社区帮我引路的那位同志也记不清通往居委的小路,赶忙拨打手机“求助”,年逾六旬的居委书记老徐骑着摩托车从小弄堂里悠然而出,笑呵呵地给我们头前带路,总算引到了居委所在,原来是蜗居在一个企业厂房的小阁楼上,条件异常艰苦,而老徐的话更使我敬佩:“居民们一天没搬,我们居委干部就要守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服务!”
 

每个月我必到自己的选区永泰四居走访,定期看望结对的贫困户,到居委和选民的身边,听听百姓的感受和诉求,看看自己的差距还有多少。
 

因为三天两头往下跑,皮鞋已换了好几双,家门口的苏北小皮匠多次帮我打鞋底,忍不住半开玩笑地问我:“你在机关工作,地板都是好好的,鞋底怎么会磨损这么厉害?”我一笑了之。2014年底,我有一回到区里开会,几个熟悉我的“老机关”忽然指点着我说:“哎呀,老弟,你的脸怎么黑红黑红的?”我蓦地记起,那是夏秋之际长时间在村居走访、到居民小区察看时留下的“记号”,皮肤早已被晒得黝黑发亮。


我在市、区机关工作了22年,早已用惯了宽大厚重的皮革封面的记录本,觉得那个本子比较“经用”,有点“腔调”,纸张还挺好,可以记录很多内容,一个大本子能顶上好几个小本子。可到了基层,不少同志婉言提醒我:“你呀,可别胳膊下夹着大本子往下跑,人家一看就知道你不是‘三林土著’,而是‘上级干部’,就会和你疏远,你呢,最好拿个小本子,不单携带方便,装在裤兜就行,非到必要时候不用拿出来,因为一旦拿了出来,有的村居干部和老百姓反而不大敢讲,怕你真的记录下来汇报上去了,所以,最好用心记住,回到办公室再默写出来,这样就不会耽误事儿。”


听了这番话,我豁然开朗,随即更换了轻便的小本子,果然选民们经常拍着我肩膀“唠家常”,“没遮没拦”地流露出好多“坐班”时根本听不到的真话、实话、尖锐话、俏皮话、醍醐灌顶的话。记录的本子由“大”变“小”,甚至变“没”,看似记录方式的变化,折射的却是如何走对、走通、走实、走好群众路线的大问题。
 

记得在一次会议间隙,有个社区书记邀我跟他抽根香烟,闲聊几句后,他忽的打住话头,轻声问我:“你知道一个镇的凝聚力大不大,怎么才能看出来?”我没想到他会提这个问题,一时语塞,他神秘地一笑:“我在基层干了那么多年,就看一条,镇里每次大会结束后,如果没有必须赶回去落实的紧急任务,那就看看那些参加会议的村居书记、主任往哪里走,如果一个个都跑到镇里的科室去坐坐聊聊,那么,这个镇的凝聚力就不错,如果相反,一个个头也不回地开车走人,那么,镇里的凝聚力就可想而知。”这番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内涵却深。这些都促使我想方设法多接地气,老老实实履行职责,尽心竭力走基层、转思想、改作风。
 

在区级机关工作时,管理层级较多,决策程序较严,论证周期较长,面对困难和问题,自己往往有一种“别急,还是等候领导指示”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便满足于“被动接招”、“听差办事”,缺乏开动脑筋、寻找方法的内在动力。来到基层,我变得更加主动,我也意识到管用的办法和思路,大多来自基层一线“不等不靠、贴心贴肉”的创新创造,来自基层干部“直面问题、靶点发力”的可贵探索。那些“土著”干部解决问题的“几把刷子”和生动的故事,常常听得我眉飞色舞,敬佩有加,并触类旁通地运用到我的职责履行中去,有效打开了局面。


记得我到基层之前,一位曾在区级机关工作、后转任某镇人大主席的领导悄悄对我说:“耀华啊,我到了镇人大才发现,对镇政府尽量别提‘监督’,他们最讨厌的就是这两个字,你可要注意哦!”而任职三林镇期间,我却感受到,镇政府没有“抵触”来自人大的监督,相反地,主动依托“人大监督”这个法律平台,向基层代表和选民既报喜又报忧,把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及原因和盘托出,反而增进了理解,促进了沟通,这就是一种执政智慧。


这两年,我在基层带队指导了部分村居“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参与推进了4.2平方公里楔形绿地项目前期征收,同时协助主席组织代表对存在大量违章建筑和火灾隐患的天花庵村“百日整治”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深入中小学、农田、检测站、大卖场等处仔细了解食品安全法律落实情况,还会同市人大代表到社区听取对起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治理城市管理“顽症”的建议。这些工作让我感到,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基层人大的主席、副主席和一个秘书,实在势单力薄,没法深度参与,只能疲于应付,政府也未必把人大“当回事儿”。因此,人大不仅要善于“聚”,也就是更多依靠代表,广泛汲取民意,着力凝聚民心,用深厚而强大的民意来支撑人大监督,用强烈的担当精神提升人大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还要善于“谋”,也就是主动参与重要决策谋划,平衡各类利益诉求,维护和实现选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基层的相应部署在民主和法治轨道上正确运行;更要善于“借”,做到“上贴”,即紧紧依托上级人大的支持,“下靠”,即努力依靠全镇各单位、各部门以及村居、企事业单位的协助,借势发力,“四两拨千斤”,在双向博弈中实现突破,在反复协调中求得进展。

(本文编辑 王海燕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李文萍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