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热点解码|撕掉标签后的90后大学生,到底是什么模样?
分享至:
 (7)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2016-05-03 05:30
摘要: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比例达到61.9%。

前不久,一则旧帖《一张图看懂70后80后90后的区别》,再次在网上走红。紧随其后的是媒体上新一波对90后的品评。90后大学生是自私自利、垮掉的一代吗?“傍名牌”、“月光族”是他们的群像吗?在这些标签背后,90后大学生到底长什么样?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与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2016)》。该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覆盖全国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的39所高校中抽取了635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历时一年,收集256个变量的调查数据,试图立体化呈现中国90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心态、价值观念与时代特征,深度解读他们的理想、追求、愿景和情趣。

90后大学生没有集体主义观念吗?


报告显示,尽管90后大学生在生活上更为崇尚个人自由、注重自我,但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时,仍呈现出“国家利益优先”的倾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方面,更多的大学生倾向认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重,42.1%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而在处理个人自由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方面,国家利益优先于个人自由的观点占据主流,54.2%的大学生倾向认同“当两者冲突时,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国家利益”。报告认为,综合来看,尽管90后大学生具有崇尚个人自由与个人权利的一面,但集体主义的观念仍然存在。

90后大学生只关心自己、不关心社会吗?


与舆论对90后大学生只关心自己,不关心社会的刻板印象不同,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比例达到61.9%。大学生对重大社会议题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打击腐败(75.7%)、维护公共安全(57.3%)两个议题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促进就业(53.6%)、推进医疗体制改革(49.7%)、促进教育公平(48.1%)、改善创业环境(47.5%)、治理生态环境(42.5%)、保障弱势群体(40.4%);大学生对保障食品安全(37.3%)、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2.4%)两个议题的满意度最低。

90后大学生不爱储蓄、热衷名牌吗?


虽然媒体常常用“炫富”、“月光族”、“信用卡族”等形容90后,但报告数据显示,90后并非想象的那样醉心于“剁手吃土”,他们大多数仍然属于比较冷静理性的储蓄型、实用型消费者。比起储蓄消费,更赞同透支消费的大学生仅不足1成。多达72.1%的大学生表现出明确的储蓄倾向,仅有17.2%立场模糊。


“名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符号消费并未成当今大学生主流,大学生消费的实用型消费倾向仍然明显强过符号性消费倾向,高达77.5%的受访大学生更看重商品的实用目的,只有约1成受访者有比较明显的符号型消费倾向。多数大学生仍然同意“买东西应该讲究实用,是不是名牌不重要”。


此外,更多90后将财富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43.6%的大学生倾向认同“富人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32.5%的大学生倾向认同“社会责任的分担不应取决于个人财富”,23.9%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

核心价值观教育,90后不能接受的是什么?


在调查样本中,对于什么是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有效途径,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占比最高,达50.2%;其次分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15.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12.2%),“演讲、竞赛、文艺表演等校园文化活动”(11.4%),“校园宣传栏、标语、广播等”(6.1%),“主题报告会”(3.1%)。


数据发现,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第一课堂”并非是青年大学生自己认为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途径,反而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却遥遥领先,占据着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互联网发展的“新常态”,使得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主的“第三课堂”蓬勃兴起

90后大学生如何定义“人生赢家”?


90后大学生对于“成功人生”的首要衡量标准为“美满家庭”(22.9%),其次为“成就感”(16.6%)和“社会地位”(15.5%)。“自由”(5.4%)、“金钱”(4.5%)、“健康”(4.3%)、“学识”(4.1%)等个性化的衡量标准选择比例较低,可见,90后大学生对于“成功人生”的认知是,人生赢家要追求家庭幸福、社会声望、工作成功三丰收。

大学生评价人生成功的标准

什么是90后眼中的“好工作”?


90后在工作选择上“有胆有识”:并不惟“铁饭碗”是图,就业去向选择多元化。相对而言,211高校的大学生最想进体制内就业,专科高职生最倾向于自主创业,而市场内就业倾向最强的则是985高校的学生。调查数据显示,在就业的理想去向上,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和事业单位最受青睐,分别占23.4%、21.1%、20.0%。将公务员视为理想职业的比例仅有8.6%。从小成长于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倾向于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体制内职位。39.6%的大学生首选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作为就业地点,城市效应显著。

大学生认为最理想的就业去向


在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方面,在工作中的“自我获得感”对大学生非常重要。高达35.3%的大学生将未来的发展空间视作最重要的标准。仅有约1成受访者将“收入”视作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此外,普遍被父辈们看重的“稳定”、“舒适”、“人脉”等比例均在7%以下。报告认为,90后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的确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敢于拼搏,珍视发展潜力和市场能力,同时看重个人兴趣。他们不再愿意为一份收入放弃自我,“做自己喜欢做的”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工作信条。

大学生评价工作好坏的最重要标准

北上广三地大学生,谁对未来更有信心?


报告从发展效能感、社会安全感、社会议题满意度等三个方面对三地大学生做了比较研究。其中,发展效能感指数测量了90后大学生对于社会环境及自身未来发展情况信心,满分为100分。统计结果显示,三地大学生的发展效能感指数整体均较高:北京大学生的发展效能感指数最高,达到74.2分;上海大学生紧随其后,为73.4分;广州大学生在三地中排名最后,为70.7分。社会安全感指数测量了大学生对社会环境是否安全的感受。其中,北京和上海的社会安全感指数相近,分别为57.5和56.5,广州的社会安全感指数为39.0。最后,在社会议题满意度方面,围绕促进就业、治理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五项社会议题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大学生对于各项社会议题的满意度均为最高,而广州大学生的满意度均为最低,上海大学生的满意度靠近平均水平。

90后大学生如何看待诚信问题?


报告显示,总体上来看,对于“诚信吃亏”的说法,分别有42.0%和28.6%的青年学生选择了“不太赞同,诚信有时也带来好处”、“很不赞同,讲诚信的人才能最终受益”,远高于选择“非常赞同,老实人受欺负”的4.4%和“比较赞同,很多好人没好报”的15.5%


面对社会中的大多数人,71.6%的大学生都认为“是可以信任的”,显示出较高的社会信任水平。但对社会的普遍信任感在不同等级的城市间呈现出分化。来自北上广深和其他大型城市的学生的信任感明显低于来自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从主要成长地类型来看,越是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社会信任感越弱,社会经济等级上的“大城市”成为信任感上的“小城市”

来自不同成长地的大学生对社会的普遍信任感

(栏目主编:王珍,编辑:李小佳,栏目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