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听讲|李白是如何办好“自媒体”玩转“朋友圈”的
分享至:
 (3)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大春 2016-05-02 00:03
摘要:我们回头看看李白的一生,他身上似乎一直肩负的一种使命,凭一己之力在不属于他的阶层里建立起一个扎实的名声,他为此辛苦奋斗了一生。


日前,台湾作家张大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人文艺术讲座上开讲《盛唐诗人的经济生活》。这位著有《大唐李白》三部曲的作家对李白研究颇深,他在讲座中尤其提到,诗人李白在盛唐时期是个不折不扣的“自媒体”,他依靠自己独特的诗歌这种优质内容吸引“用户”,扩大朋友圈,结交权贵,获取“收益”。以下内容根据讲座精编。

 

 

 


这个“自媒体”为何与众不同


在李白四五岁时,他的父亲带着他们一大家子,可能是以买通或偷渡的方式回到中原。


四五代以前,李家曾经被贬谪,还有一种说法是遭到大难,躲出去了。四五代以后,为什么他父亲带着全家回来了?因为他父亲是一名商人,凭着商人的嗅觉,他的父亲李客觉得中原是有商业机会的。


但是在唐朝,商人的孩子是不能参与科考的,也就不可能成为进士,进而入朝为官。所以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没有科举考试资格的李白自小会读这么多书?也许,真的是兴趣使然吧。


我们知道,唐朝的诗人都写格律诗,律诗和绝句。考试一般是写五言律诗,必须要用同一音律,对仗工整,如果你写错一个音,这首诗就没有价值了。但是,李白写的诗不是这样,他现存的1000多首诗中,勉强可以称为七律的诗有8首,只有大概1/10的诗是严格按照格律要求来写的。


所以很多人觉得李白不如杜甫,可是李白的诗别有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来自哪里?正是来自他不受近体诗格律的约束,他也许只是把写诗当成一种游戏而已。

 

令人猜疑的“第一桶金”


李白的少年时期,被父亲送到位于临近县城的大明寺去学习。他的父亲是商人,跟大明寺的僧人有私交。为什么商人会与和尚有联系?


开元初年,大唐朝廷颁布了一个律法,这个律法规定,和尚最多可以拥有30亩田地,尼姑可以有20亩田地,超过这个数就可能被充公。而出家人总想多留点财产,比较方便周转。于是大明寺的某个和尚,可能与李白的父亲有经济往来,委托李白的父亲进行投资增值的业务。


突然,这个和尚可能过世了,李白的父亲于是吞了钱和相关的债权。这就是为什么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李白忽然有一天离家远行的原因。


他在“消失”的这段日子里,大济天下之士。李白在匆忙中,带了大约300贯钱,这样一笔可疑的巨款。他远离蜀中,先去三峡,再往九江,在一年之内就把钱都花完了,可见李白天生一副豪爽的性格。

 

结交达人玩转“自媒体”


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27岁,在安州娶了宰相之女。虽不是入赘,但常住在丈人家。丈人似乎不是很喜欢这个女婿,但需要他行商的身份,到各地经营财产。李白在生下两个孩子之后,开始云游四方。


受丈人之托,李白不断投资,以钱生钱。期间他一度破产,但好像又不断地投资。他有首诗写道,“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我们有理由猜测,因为他放贷太多,一时收不回本,所以只能被“套牢”,当了酒肆的股东。


不过,李白生性豁达,并不以此愁眉不展。他干脆经营起酒肆,以此为据点,结识了很多高官显贵,比如汉东太守之流。李白擅长以诗交友,至今流传下来的李白诗中,有近半都是送给官员的。


这种应酬之作,现在看起来不见得有伟大的情操,不见得有深挚的情感。可是这种诗,让达官贵人感到自豪并四处传扬:“我有李白的诗,你有没有?”——我们当今有一个词叫“自媒体”,李白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自媒体人”。

 

“自媒体”被招安


李白这个“自媒体人”名满天下,也吸引了一些“大V”粉丝,比如贺知章。贺知章是个诗人,也是一个道教信徒,与当时上清派道长司马承祯熟识。而司马承祯此人,又与几代皇帝都有交情。司马承祯见李白略懂道学,又写一手好诗,于是顺理成章将他推荐给了皇帝唐玄宗。


唐玄宗在见李白之前,已久仰李白大名,与李白相处甚欢。但是,李白的性格却不适应宫中生活——他自命不凡,连皇帝的宠臣高力士也不放在眼里。而后,便发生了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的事,这件事,给皇帝留下了李白小人得志的印象,也得罪了高力士这个当红重臣。


李白年轻时,向往鲲鹏展翅,立足长安,以自己的学识功成名就,但李白在官场却处处受阻。此外,李白的诗歌并不符合当时的潮流,也不符合官方的美学。


李白的诗被大量误读。有人认为,那些流传下来的李白的诗歌,有70%以上并非他亲自所作,这些诗思想拙劣,语句粗俗。而事实上,这些诗的确出自他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评判者是从儒家的标准和角度出发,去审视李白的诗。

 

“自媒体”走到哪里,流量就带到哪里


1年零8个月的宫廷生活,对李白来说并不如意。皇帝洗温泉了,他要写一首诗;妃子化新妆了,他又要写一首诗。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之下,一个不可能成为士大夫的人,为了从自己的社会阶级爬到另外一个他本不可能达到的阶级,不断地辛苦攀爬,但从未得到满意的结果。


后人总结,“口风不紧”可能是李白离开宫廷的真正原因。


李白活到62岁,在57岁时因参与永王造反,变成“世人皆欲杀之”,他的名誉完全被毁了,皇帝下令将他放逐到现在的贵州夜郎。


我们回头再看看李白的一生,他身上似乎一直肩负着一种使命,凭一己之力在不属于他的阶层里建立起一个扎实的名声,他为此辛苦奋斗了一生。


李白最了不起的成就在于——他用自己创作的诗歌,通过新的音乐元素、民族元素,为唐朝格律工整的诗歌赋予了新的气象。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不会看到韩愈,不会看到苏东坡。


无论如何,他是那个时代里,真正的大师。


(嘉宾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文由徐蓓整理)(题图来源:界面  编辑邮箱:gongdy034@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