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中产话题 > 文章详情
互联网公司就职十个月,没想象的高大上
分享至:
 (6)
 (1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小易 2016-04-22 16:25
摘要:“互联网+”火了很久,互联网企业似乎也代表着先进、时髦和趋势。不过,在互联网企业就职了十个月的小易,却选择了回归传统企业,为什么?

 

在言必称“互联网+”的时代,我离开了供职十多年的传统报纸,准备去看看更大的世界。这一年,我正好35岁。

 

在这样一个不算年轻的年纪转型,并没有太多宏大理想,只因为连续见证了多家纸媒的关门停刊,与数个曾有深厚革命友谊的媒体小伙伴挥手作别,特别容易焦虑的我,越来越不淡定。

 

痛定思痛,我决定做一番自己命运的主宰。递交了辞职信,我和大学毕业的应届生一起,加入了网上海投的大军。

 

【频遭歧视的面试】

 

在新的就业方向的选择上,我义无反顾地挑选了互联网企业。至于是“互联网+”什么,并没有认真去想。只是觉得,在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行业里,我总归能学到一点新东西。

 

然而漫无目的地参与社会招聘,我完全不占优势:年龄偏大,非名校毕业,既没有20多岁姑娘花见花开的容颜,也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经验。唯一能为我加分的,只有十多年的媒体从业经验以及因此带来的媒体资源。

 

一年中,我投出的简历不下50份,前前后后接到了10多个面试邀请。但一些名字听着高大上、号称自己拿了好几轮融资的互联网企业中的总监、总裁们,在面试中的表现却令人一言难尽。

 

有一次,接到一家颇有点名气的企业面试通知,我挺高兴的,精心装扮一番后抖擞精神前往。没想到,交谈过程中面试官的问话,几乎让我拂袖而去:“你那么大年纪了,懂不懂现在90后的互联网思维啊?”“你做了10多年记者,还在做记者,是不是因为你不够上进?”

 

先不谈他们的问题是不是涉嫌《反就业歧视法》,仅仅只是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的不专业,就很难让人对这家企业放心。

 

而且一谈到工资,几乎家家都是一个调性:“不好意思,我们是初创企业,为了合理避税,所以按照最低工资交金交税。”“不好意思,我们公司第一年没有年假,第二年也只能根据司龄计算年假。”

 

经过几番面试,我发现这种用工上的不规范,几乎是互联网业内默认的潜规则。如果我无法接受一家企业这样违反劳动法用工,那么就意味着被许多互联网企业排除在求职者范围之外。

 

【互联网公司初体验】

 

差不多过了大半年的“面霸”生涯后,我选择了一家号称即将在新三板上市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担任公关经理一职。

 

当初看中这家公司,出于多种考虑:首先公司是个聚合平台,不是很多人嗤之以鼻的P2P,没有跑路的风险;公司成立已有两年,融资顺利,背后有各大顶尖风投支持;给的工资过得去,大老板还许诺了股权。最后,我的工作汇报对象CMO(首席营销官)也是媒体人出身,比较了解企业与媒体打交道的规则。

 

不过,我所在的市场部,除了之前是空头司令的CMO之外,就只有我一个“兵”。入职第一天,就有其他部门的小伙伴暧昧地给我打了一剂预防针,市场部为啥没人,因为每次尚未及市场部组队完成,之前招来的小伙伴已经离开,市场部岗位的空缺似乎永远填不完。

 

这句话对我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但理智告诉我,转型不易,不该再有媒体人的傲娇,或许我能坚持下来,暂且一试。

 

市场部属于仍在组建中的部门,没有固定的办公区域,我临时跟技术部的一群程序员猫在一个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程序员们每天抽的烟比说的话还多,室内烟雾缭绕。在那工作的一个月内,我的咽喉炎好了又复发。

 

身体上的不适尚能接受,但学不到任何东西,每天无所事事,开始让我焦躁不安。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太快,难免泥沙俱下,有些人底子薄、靠演技,有些人能力差、靠关系,也能谋得一些重要岗位。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接触,我发现没有人能教你任何东西,只会派活给你,出错了你就是“背锅侠”,有了成绩则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我的直属领导CMO人还算不错,但也仅能用还算不错来形容他。我进公司后才得知,他也刚从一家体制内的党媒转型来到初创互联网公司。因为是大老板的发小,虽然他不懂市场,也不会营销,但一进公司就是合伙人。

 

不过,这位CMO最让人抓狂的,是那颗一句重话也说不得的玻璃心。比如,某项投放迟迟未见转化率,老板埋怨了几句,CMO立马撂挑子要走人。

 

据CMO描述,他原来的生活毫无压力,朝南坐惯了,显然对创业公司巨大压力无所适从。因为找不到排解渠道,他竟然关掉手机玩起了失踪,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个多礼拜。有一次,一个推广活动推进了一半,结果因为缺少CMO的拍板,不得不搁浅甚至取消。

 

创业公司压力很大,要对结果负责。但做了一段事件后我发现,当初进来时曾许诺的股权,变成了必须在公司服务满4年后,才能一次性配送市值约在几万元的股票;更让我抓狂的是,逐渐了解公司后,发现当初老板口中的背后有各大顶尖风投支持,纯属他个人自作多情,资金迟迟也没见到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递交了辞职报告,匆忙结束了我与这家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段情缘。在我离开的三个月内,后来陆续进入市场部的三个同事都先后跳了槽。

 

【掉进第二个坑】   

 

离开媒体后的第一份工作我选择了互联网金融行业,这让我之后的求职之路窄了不少。但之前一个月的PR经历,却让我很快找到了第二家企业。

 

在外人看来,我运气不错,进入了一家国内较早成立的P2P企业,在业内还算有些影响力。

 

互联网这个行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想知道一个企业的优劣,老板的业务能力咋样,还是轻而易举的——要是有坑,这个世界坏话总比好话传得快,你肯定能问到。但问题是,这一次我依旧没有吸取上一次求职时的教训,没有预先做一次老板和公司的背景调查。

 

结果当然是杯具的。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名头挺响,但由于股权和公司管理架构定位上的不清晰,使得整个公司动荡不已,一直在拆拆并并中度过。短短几个月内,我先后被迫更改了多次劳动合同,从集团去了子公司,又从一家子公司到了另一家子公司。

 

新兴行业缺乏监管导致的种种问题,也让我十分纠结和痛苦。比如,明知公司的P2P产品信息披露不够完善,却因为工作的需要,不得不为其自吹自擂;明知公司募集的资金有自我融资的风险,仍要为之粉饰太平,掩盖漏洞;公司每年的市场预算有限,领导直接要求我空手套狼,通过谈合作的方式前往广告公司套取推广方案,其实等于剽窃创意……

 

每当我接受或执行这种种违心的任务时,从心理到生理都会产生种种不适。领导的形象逐渐成为我的梦魇,各种身体的不良反应接踵而至。我再一次明白,又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回归传统企业】

 

短暂沉淀后,我决心不再涉足互金行业,也尽可能地远离没有任何实质性资产的互联网企业。辗转面试了多家公司后,最终在一家传统企业尘埃落定。

 

离开媒体一年间,我换了三次工作,职业的变化速度完全超过了我之前的料想。在互联网公司沉浮的这一年,我逐渐意识到,积累和沉淀很重要,判断和选择更重要。看似高大上的互联网企业中暗藏的坑,远比传统企业多得多,而且藏得深、伤得痛。而你想在互联网企业中施展的拳脚,在传统企业未必没有用武之地。

 

所以,找工作不用过于纠结其所在的行业,只要它能给一份稳定的收入,让你有所收获,那就应该是个体面的职业。套用一个媒体人的金句,做任何工作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学本事,笑着说再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邮箱:zhongchanhuati816@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