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去产能大潮中,宝钢把电商做向海外
分享至:
 (1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煜 徐蒙 2016-03-31 00:32
摘要:从 “钢铁巨人”一年多的动作看来,转型电商,并非心血来潮,更不是打造“新概念”。

当全国开始钢铁去产能大潮时,行业领头羊在做什么?3月30日,宝钢宣布在一年多电商业务开拓的基础上,推出“欧冶国际”板块,正式进军跨境电商领域。“宝钢希望借助电商,在本次产能重组中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在欧冶国际成立仪式上道出了宝钢未来五年的雄心壮志。

 

从 “钢铁巨人”一年多的动作看来,转型电商,并非心血来潮,更不是打造“新概念”。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亲自挂帅一年前成立的欧冶云商股份公司总经理,国内钢铁行业中,集团总经理挂帅一家新成立的电商平台公司,还是头一次。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宝钢已经下定决心,开始全方位、深层次的转型探索。2015 年,宝钢在成立欧冶云商之后,便随即成立了欧冶电商、欧冶物流、欧冶金融、欧冶材料、欧冶数据、东方钢铁等配套子公司。截至2015年底,欧冶云商钢材交易总量已达1018万吨。

 

陈德荣认为,宝钢作为一流的钢铁制造商,无论是对钢铁材料的理解还是在技术服务能 力上都具有领先优势。“钢铁制造的矛盾已经从“供不应求”逐渐变成了“供大于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钢铁制造端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这就迫使我们要把眼光放到产业链的下游,在钢厂与最终用户之间挖掘利益空间。” 陈德荣表示,若要挖掘新的利润点,就要补上传统钢铁企业的“短板”。一直以来,国内钢铁企业生产的都是有限的标准化产品,而用户的需求却永远都是无限个性 化的。同时,在传统商业模式下,钢铁企业服务环节薄弱,钢厂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极度不对称,交易中间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在转型过程中,宝钢正利用自身优势,在全球视野下,通过互联网手段对钢铁行业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宝钢方面介绍,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商示范区等开放措施,将为宝钢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帮助。在其跨境电商战略中,欧冶国际计划在初创阶段,从整合中国出口资源开始,使目前中国年钢材出口量的10%通过该平台实现 交易。同时,全球范围内(除中国之外)钢铁产量为8亿吨,欧冶国际计划撬动其中的2%-3%,即1600万吨到2400万吨也通过平台实现交易。宝钢宣 称,计划用3年到5年的时间,将实现每年2500万吨到3500万吨的平台在线钢铁交易流量。

 

电商业务是顺势而为的创新,而身处钢铁去产能大潮中,宝钢也和其他钢铁企业一样,正在加快结构调整。今年初,随着产能压缩,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开始大幅裁员,最近一篇《武钢减员5万人,一个普通钢铁家庭的命运沉浮》的新闻报道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与思考。

 

结构调整带来的强烈阵痛,宝钢同样不可避免。不过宝钢集团透露,在当前的产能淘汰、转移过程中,宝钢没有一味的放弃,而是积极探索腾笼换鸟等新路径,将去产能与转型发展紧密结合。

 

就在一周前,欧冶云商与宝地置业签订合作意向协议,计划进驻位于原上钢二厂的上海“互联网+”产业园。上钢二厂是上海历史悠久的钢铁工厂之一,五年前就因为 产能和规划问题而被关停,今年宝钢与杨浦区合作,共同将上钢二厂打造成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该园区将以欧冶云商和宝信软件为支撑,聚集境内 及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及人工智能、便捷交通与智慧能源等领域的新兴企业。园区负责人介绍,依托实体经济发展“互联网+”,将是该园区的鲜明特 征。而在上钢二厂前,宝钢罗泾地区的厂房园区已经转身成为云计算产业的平台,转型带来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充分显现。

 

宝钢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腾笼换鸟过程中,企业的转型将与员工的转型相辅相成,因产能淘汰、转移而离开钢铁生产线的员工,将有机会通过职业培训、双向选 择,进入新的园区、新的企业工作,第二产业的过剩劳动力,将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二次就业”、“二次创业”将在这些老钢铁基地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题图来源:网络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